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磷肥工業六十年:從篳路藍縷到鏗鏘崛起


農資網 2017年11月9日 12:14 來源:中國供銷合作網
關鍵詞:磷(lin)肥

——訪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林樂


 六十年來,中國磷復肥工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肥料到復合肥料的發展之路,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磷復肥工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唯有銘記歷史,讓歷史告訴未來,才能更好的看清前進道路。為此,《中國農資》記者近日專程采訪了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林樂。
 
  回首往昔,崢嶸歲月記心間
 
  《中國農資》記者:作為中國磷復肥工業的元老,您見證和參與了國內磷肥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能簡單回顧一下您的工作經歷嗎?
 
  林樂:1955年,我從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我國第一個大型磷肥企業——南京磷肥廠,參加年產40萬噸大型普通過磷酸鈣裝置的籌建和生產工作。此后,我又相繼參加了全國第一座電爐黃磷生產裝置、第一個硝酸磷肥和熱法磷酸中試裝置,和第一個年產3萬噸磷酸二銨生產裝置的籌建與生產。
 
  1974年,我被調到化工部化肥司磷肥硫酸處工作。在此期間,我有幸主持了料漿法磷酸一銨技術的研發、推廣、改進和完善工作。1990年,中國磷肥工業協會成立后,我擔任了協會的理事長,直到2005年退休,在我國的磷肥工業戰線上,整整工作了50年。
 
  風雨兼程,自力更生譜華篇
 
  《中國農資》記者:從第一座生產裝置的建成投產計起,中國磷肥工業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一個甲子。請您介紹一下,中國磷肥工業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樂:回顧我國磷肥工業走過的60年歷程,我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至改革開放初期,由低濃度磷肥起步,初步建立了我國磷肥工業的基礎;第二個階段是從改革開放至今,堅持自力更生和引進技術并舉,先后投資500多億元,推動了我國高濃度磷復肥的快速發展,建成了磷肥產量居世界首位的磷肥大國。
 
  《中國農資》記者:我們都知道,建國初期國內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磷肥工業在初創階段一定也經歷了許多曲折,您能回憶一下當時的情形嗎?
 
  林樂:我國的氮肥工業起步較早,在建國前已經有工廠生產。但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還沒有磷肥工業。在1953年開始的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家確定了磷肥工業實行酸法、熱法并舉的方針,重點安排在南京和太原分別建設兩個年產40萬噸和20萬噸的普鈣廠。為何要選在這兩個地方建廠?因為兩地鄰近市場,又都有原料硫酸,而磷礦主要是江蘇錦屏磷礦、貴州開陽磷礦。
 
  第一個磷肥廠的創建歷程非常艱辛,雖然現在看來,普鈣廠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但在建國之初,國內基礎工業非常薄弱,連這樣的設備和技術也不具備。當時工廠和設備由蘇聯專家指導設計,我國派出技術人員赴蘇聯實習。設備制造靠螞蟻啃骨頭的勁頭干出來的,當時就連直徑7.2米的化成室大齒輪,也是分成3塊生產后再拼接組裝起來的。人才更加匱乏,以我自己為例,剛從學校畢業不久,就當上了值班工長,帶領比我年長的工人師傅們去組織生產。
 
  1958年,南京磷肥廠率先建成投產,宣告了我國磷肥工業的誕生。現在回想起來,當親眼見證第一包磷肥生產出來時,那種激動的心情難以形容。直到40年后的1998年,普鈣一直是我國磷肥的主打產品,年產量最高時達到過426萬噸。
 
  1963年,利用大煉鋼鐵時代留下的高爐,在江西撫州市的東鄉磷肥廠,研制成功了可以直接使用16%P2O5低品位磷礦作原料的鈣鎂磷肥,其在歷史上的最高年產量曾達到過120萬噸。
 
  在膠磷礦選礦技術和經濟關沒有攻克,只有大量中低品位磷礦可用,技術和資金又都缺乏的條件下,直到1990年,普鈣和鈣鎂磷肥一直占據我國磷肥產量的94%以上。這兩個磷肥品種雖然含磷量偏低,但是含有大量植物需要的中、微量營養元素,其肥效毫不遜色,為我國早期農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農資》記者:從當年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蔚為壯觀,請您談談中國磷肥工業是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
 
  林樂: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上海化工研究院就開始利用我國的磷礦資源研制高濃度復合肥料,并建設了一些工業化裝置,如南京的磷酸二銨(3萬噸/年)、昆明的濕法重鈣(10萬噸/年)、廣西柳城的熱法重鈣(5萬噸/年)、開封的混酸法硝酸磷肥(13萬噸/年)和濟南的冷凍法硝酸磷肥(15萬噸/年)等生產裝置。但由于工藝技術、設備材料和經濟效益等問題,除磷酸二銨、濕法重鈣外,其他產品都未能成功實現工業化。不過,這些寶貴的研究探索和實踐成果,為日后我國的磷復肥工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當時的化工部立即組織考察團前往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磷、硫、鉀礦和復合肥料進行了專題調研,確定了我國磷肥工業實行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并舉的方針,和“大打磷、硫礦山之仗”,堅持精料政策,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資金、技術,加快發展我國高濃度磷復肥的戰略。
 
  我國磷礦資源的特點是以中低品位礦為主,雜質含量高,而從國外引進的裝置必須以優質磷礦為原料。為了直接利用大量的中品位磷礦做原料,降低投資和生產成本,加快發展速度,我們組織四川大學、銀山磷肥廠和南化設計院產學研結合,聯合攻關,自主開發成功料漿法生產磷酸一銨的技術,并于1988年建成了年產3萬噸的示范裝置。隨后,又在全國推廣建設了80多套裝置,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潛擴大產能,并陸續建成了年產30萬噸的大型單系列裝置,大大加快了磷復肥的發展速度。如今,磷酸一銨產量已占到全國磷銨產量的一半,為大力發展復混肥料提供了充裕而廉價的原料。1993年,山東臨沂化工廠(紅日化工)成功研發出獨創的硫基NPK復合肥技術,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目前硫基復合肥已成為我國高濃度磷復肥中僅次于磷銨的一大主要品種。這些創新性的科技成果,都是堅持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獨創性特色的產物。
 
  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我國磷肥工業也很重視技術和裝備的引進。從1980年開始,我國花了8億多美元,陸續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這些項目在1990年后相繼建成投產,但是這些引進裝置建成后,面臨著市場認可度低和大量進口肥料的沖擊,開工率長期不足5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面于1999年向五個部委反映,爭取到了“以產頂進”的優惠政策,抑制了肥料的進口量。另一方面,于2000年在杭州召開了第一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展示我國磷復肥企業的形象和產品,宣傳“國產磷復肥與進口的一樣好”,而且堅持每年召開一次,逐步打開和完全占領了國內市場。
 
  引進裝置在提高我國高濃度磷復肥生產技術、設備材料、產品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在消化、吸收、創新和引進技術國產化方面,也做了大量成效卓著的工作,已能自主進行優化設計,自行生產大型裝備,使投資減少了1/3以上,而且在磷酸精制、氟碘回收、石膏利用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創新。并開始技術出口,承包國外大型磷復肥工程。
 
  2001年至2010年這10年,是我國高濃度磷復肥發展最快的時期,產量從300萬噸躍增到1300萬噸。2005年,我國磷肥產量開始躍居到世界第一位。從2007年起,我國實現了磷肥的自給有余,從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每年為國家節省外匯近10億美元。2016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662萬噸,其中高濃度磷復肥產量達到1544萬噸,占了磷肥產量的93%。我國磷復肥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前路漫漫,惠農初心永不改
 
  《中國農資》記者:近年來,我國磷復肥工業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作為前輩,您對磷復肥行業未來的發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林樂: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我國磷復肥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品種到復合肥料,高濃度磷復肥從大量依靠進口到自給有余的巨大飛躍,磷肥產量躍居到世界第一位,技術和品質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取得上述成就,主要是因為我們堅持了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磷礦特點,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并舉的發展方針。但不可否認,在磷肥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品種繁雜、同質化競爭嚴重、炒作概念時有發生等。今后,如何從一個磷復肥大國邁向一個磷復肥強國,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對企業的轉型升級來說,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企業管理、技術裝備、產品結構、質量監管、營銷服務、節能環保、綜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審時度勢,去選擇多元的發展模式,但永遠不能忘記為農業服務的宗旨,一定要把提供高效、優質、廉價、且讓農民放心的磷復肥產品,看成是我們每個磷復肥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作者:魏萌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