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
商務部裁定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國內高粱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國家海關統計數據顯示,高粱作為玉米的飼用替代品,近年來進口量大幅飆升。2012年我國進口量是8.66萬噸,2013年進口107.8萬噸,2014年進口578萬噸,2015年進口1073萬噸,2016年受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大幅下跌帶動,進口量下降至665萬噸,2017年繼續下降至506萬噸,但仍處高位,較2012年大幅增長57倍。
據專家介紹,由于我國農產品價格偏高,再加之部分產品本身就自產不足、存在缺口,造成國際農產品大量涌入我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共進口谷物2031.3萬噸,同比增長12.2%;進口棉花108萬噸,同比增長16.8%。我國大豆、玉米、小麥、大麥、高粱、木薯、大米、棉花等農產品都是凈進口。有專業人士進行過測算,2013年我國糧棉油糖大宗農產品凈進口相當于大約8.8億畝播種面積的產出。按播種面積當量計算,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量占國內產量比例達36%左右。
這次對美國高粱進行反傾銷,這是多年來在農產品領域的第一次。減少對國外農產品進口,對國內農業及農民是個利好,對化肥行業也是個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