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6月,東北地區即將進入大田作物的追肥季節,終端市場的采購活動陸續開始,而中原大部及南方局部的夏季肥市場卻已接近掃尾,除部分地區的市場進度稍慢以外,其他地區如河北、河南等地的經銷商備貨量已達80%左右,后期僅剩少量補貨空間。自夏季肥市場啟動至今,整體需求依舊延續了往年的疲軟態勢,“旺季不旺”的局面也再次有所顯現。
相比于“旺(wang)季不旺(wang)”的尷尬情況(kuang),受原料價格高位影響,高氮肥(fei)價格保(bao)持穩(wen)定,局部低(di)端(duan)略(lve)有小漲,據(ju)中肥(fei)網(wang)了解(jie),截(jie)至本周末,全國范(fan)圍內40%氯基高氮玉米肥(如28-6-6)的主流出廠報價為1850-2000元(噸價,下同),與5月初的價格水平相比基本持平,由此可見,夏季市場上的復合肥價格走勢較為堅挺,但整體市場需求乏力的狀況并未有所緩解。
首先,基層購買力低。近年來,化肥市場整體低迷,部分地區的終端銷售情況始終不盡人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基層的購買力逐漸下降,用肥季節的采購積極性受阻,導致備肥時間持續較長,旺季很難形成火熱的氣氛。最近幾年的糧食價格整體呈較低水平,尤其是大田作物的價格更是難有起色,基層種植收入不高,但耕作所需的化肥、種子等費用卻連年增加,從而導致利潤降低,采購活動遲緩;另外,局部地區受自然災害如干旱、洪澇等影響嚴重,糧食絕產、減產現象頻頻出現,基層“不賺反虧”的情況同樣存在,因此,基層購買力被削弱,化肥市場的需求比較乏力。
其(qi)(qi)次(ci),低(di)價(jia)貨源沖(chong)擊。目前的(de)(de)(de)(de)(de)化(hua)肥(fei)市(shi)場,亂象叢生(sheng),以假亂真、以次(ci)充好等現象頻生(sheng),很大(da)程度(du)上對整(zheng)體市(shi)場的(de)(de)(de)(de)(de)平穩(wen)運轉造成(cheng)威脅,其(qi)(qi)中地產型低(di)價(jia)貨源對傳統老(lao)牌(pai)(pai)產品(pin)形成(cheng)了較大(da)沖(chong)擊。前文提(ti)到,基(ji)層(ceng)(ceng)的(de)(de)(de)(de)(de)購買力(li)不足,化(hua)肥(fei)價(jia)格(ge)全面上漲之(zhi)后,低(di)價(jia)貨源迎來了機會,以其(qi)(qi)較低(di)的(de)(de)(de)(de)(de)價(jia)格(ge)和五花(hua)八(ba)門的(de)(de)(de)(de)(de)營銷手段使得部(bu)分(fen)基(ji)層(ceng)(ceng)逐漸對其(qi)(qi)認可,從(cong)而成(cheng)功地在部(bu)分(fen)地區占(zhan)據了一定市(shi)場地位。基(ji)層(ceng)(ceng)對低(di)價(jia)貨源的(de)(de)(de)(de)(de)接受(shou)程度(du)有(you)所(suo)提(ti)高,傳統品(pin)牌(pai)(pai)產品(pin)的(de)(de)(de)(de)(de)銷路受(shou)阻,因此,常(chang)規市(shi)場上對正規品(pin)牌(pai)(pai)產品(pin)的(de)(de)(de)(de)(de)季節(jie)性需(xu)求(qiu)釋放(fang)較為緩慢。
最后,種植結(jie)構調整(zheng)。近年來部分地區的種植結構調整幅度較為明顯,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等的種植面積有所減少,傳統肥料的用量也隨之下降,因為種植大田作物的利潤不高,所以部分地區的基層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新型肥料的需求變得更多;另外,今春黑龍江、吉林等多地省委相繼印發了《關于迅速落實2018年大豆種植面積任務的緊急通知》,其中強調:“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首要政治任務。”各地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削弱了玉米的種植面積,高氮型復合肥的用量隨之減少。因此,種植結構的調整降低了傳統肥料的使用量。
綜上所述,基層購(gou)買(mai)力(li)弱、低價貨(huo)源(yuan)沖擊(ji)及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使(shi)得傳(chuan)統復合肥市(shi)場失去了以(yi)往的(de)強勢地(di)位(wei),目前夏季肥市(shi)場進(jin)入掃尾階段(duan),雖然今年的(de)夏季肥價格處于較高水平,但(dan)是整體需求(qiu)仍舊乏力(li),預計短期(qi)內局部地(di)區將開始(shi)集中補貨(huo),價格也將繼(ji)續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