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的研發瞄準農業高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走高效化、安全化、生態化發展路線。一方面對傳統肥料(常規肥料)進行再加工,使其營養功能得到提高或使之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另一方面利用新理論、新方法和新途徑,開發新品種。同時通過對農民施肥技術的指導,提高農民種植水平。”5月27-28日在京召開的中國新型肥料市場峰會上,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表示。尹成杰指出,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拐點上,糧食生產已由追求產量向提升質量轉變,農產品既要安全還要生態環保。這將預示著引發植物全營養的新革命的時代已經將到來。
來自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及新型肥料生產企業、經銷商的代表約300余人參加了峰會。會議由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與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得到了山西美邦大富農科技、山東祺龍電子、北京艾格魯國際農業等多家單位的支持。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互助應邀到會講話。
資料顯示,過去十年,我國的新型肥料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從事各類新型肥料生產的企業達2000多家,占到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總數的25%,產業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年產值超過160億元。新型肥料正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主力軍。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
尹成杰指出,肥料行業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肥料行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供有力的支撐。一是發展新型肥料,是推進農業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二是發展新型肥料大市場,是農業進入質量時代,以質興農,以品強農的必然選擇。三是發展新型肥料大市場,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四是發展新型肥料大市場,是提高農業投入品使用效率的必然選擇。
尹成杰強調,新型肥料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在實現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的指引下,跟隨農業投入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加強生態友好型肥料產品的研發與推廣,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認為,發展新型肥料是提高農業單產、保證糧食安全與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有效手段。同時,發展新型肥料能有效改良農作物的品質,預防病蟲害發生,避免大量使用高濃度的農藥,改善生態環境,而且也是建設農業生態圈的必然選擇。
[微信圖片_20180530153943_副本.jpg]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處長馬常寶
一項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退化嚴重,土壤有機質降低,酸性地、鹽堿地占地60%,耕地占優補劣的現象讓補充的耕地多偏遠山坡的劣質旱地,土層薄而貧瘠,質量不高,致使18億畝耕地中70%為中低產田。對此,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處長馬常寶表示,作物豐產,土壤是根本。造成土壤品質下降的原因既有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問題,也有因工業污染所致等等。“保護耕地,培肥地力,既要做好耕地質量監管,更需選擇合適的技術與產品對被污染土壤進行修復。”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科技與體系處處長田有國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科技與體系處處長田有國提出應構建“土壤改良-綠色種植-新型肥料-作物解決方案-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他強調農化知識普及與農業種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品質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副所長張玉華
如何從生態環境保護與新型肥料的推廣視角看新型肥業產業的發展?張玉華認為,據環保部數據,全國受污染耕地超過1.5億畝,受污染面積約占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這些農業面源污染來自對化肥、農藥、農膜等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糞便不合理排放、秸稈焚燒等等。為此,中央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讓中國農業走上從追求數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料)等功級性的新型肥料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秘書長張小彪
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秘書長張小彪認為,在農業生產中,化肥在增產中的作用已達30%-40%,但在化肥利用上,我國尚處于較低水準,其中氮元素的損失量為30%-50%,因氮素的損失帶來環境污染。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速研發和生產適合多種土質、作物的新型肥料,是中國肥料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艱巨任務。
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顧問閆保福
“峰會”聯合主辦單位、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顧問閆保福重點介紹了世界最新脲甲醛緩釋技術研究進展及脲醛液體肥在國內推廣與應用。他說:“新型肥料研發應從為土壤施肥到聚焦作物種植。建立以注重養分形態到補充土壤營養,通過增加肥料注劑來提升肥料品質,從為土壤施肥到為作物提供養分的新型肥料研發理念,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農業高科技競爭的焦點。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季
李季教授對2017年全國23省346份有機肥調查樣本進行解讀。在調研過程中企業反復提及的建議:一是希望政府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二是降低產品的成本及提高民眾的接受程度;三是制定統一的有機肥標準;四是加強有機肥市場管理;五是政府部門加強對有機肥產業監管力度。
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褚暉
褚暉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專注于土壤修復的領軍企業,雷邦斯生物在幫助農民解決土壤問題的過程中,并不刻意強調治理土壤,而是使用了“修復”這一概念,變以往的“說教”為引導。在產品設計上講求貼近農民農業生產。如“十億活菌、修美特”作為雷邦斯在土壤修復領域的兩款主打產品,登記證用得是肥料,如果跟農民講土壤調理劑,農民根本不重視,但以肥料的形式推廣會讓農民更容易接受。雷邦斯目前代理了18家國外高端肥料生產商的產品,還成立了進出口貿易公司,在做好現有產品銷售的同時,將國內好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目前我們已經在老撾擁有了自己的銷售隊伍,下一步深耕印尼、菲律賓、非洲等海外市場。
會上,重慶沃特威生物有機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丁紀超、山東祺龍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光亮、山西美邦大富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斌、北京艾格魯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潔進行了新型肥料產品、設備分享。資深營銷專家趙一灃、王標圍繞新型肥料的推廣進行了實戰演講。專家指出,借助電子商務把推銷和交易環節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既減少流通環節,又降低了推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