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yue)17-18日,全國(guo)農技中心在黑龍(long)江省哈爾濱市召(zhao)開了(le)全國(guo)棉(mian)花病(bing)蟲害(hai)發(fa)(fa)生趨(qu)勢會商會。棉(mian)花生產(chan)省(區(qu)、市)的測報技術人員(yuan)和(he)相關專(zhuan)家,根據目前棉(mian)花病(bing)蟲害(hai)發(fa)(fa)生情況、品種(zhong)布局(ju)和(he)種(zhong)植方式,結合氣(qi)候趨(qu)勢預(yu)測等因素(su)綜合分析,預(yu)計(ji)今年棉(mian)花中后期(qi)主要病(bing)蟲害(hai)總體為中等發(fa)(fa)生,三(san)代棉(mian)鈴蟲、棉(mian)盲蝽、棉(mian)葉螨、伏(fu)蚜和(he)鈴病(bing)在新疆和(he)黃河流域局(ju)部(bu)棉(mian)區(qu)可達偏重程(cheng)度發(fa)(fa)生。
一、前期發生概況
全國棉花前期病蟲害總體偏輕發生,發生程度輕于上年,其中,苗期蚜蟲在新疆和山東局部棉區偏重發生,河北、山西、湖北為中等發生;二代棉盲蝽在新疆、河北,棉葉螨在湖南、湖北,苗病在河北、江西,黃萎病在湖北、江西和新疆局部棉區為中等發生;二代棉鈴蟲雖在山東、河北等地卵量較高,但各棉區幼蟲量普遍較低,未造成明顯為害。前期棉花病蟲害發生面積4922萬畝次,其中,苗期蚜蟲、二代棉鈴蟲、棉盲蝽、棉葉螨、棉薊馬等蟲害累計發生3800萬畝次,苗病、枯萎病和黃萎病等病害累計發生1122萬畝次,主要棉區各病蟲發生面積見表1。
表1 棉花(hua)前期(qi)主(zhu)要病(bing)蟲害分(fen)棉區(qu)發(fa)生面積(ji)
單位:萬畝
病蟲名稱 |
西北棉區 |
黃河流域棉區 |
長江流域棉區 |
合計 |
苗期蚜蟲 |
520 |
507 |
155 |
1182 |
二代棉鈴蟲 |
182 |
556 |
52 |
790 |
二代棉盲蝽 |
94 |
419 |
125 |
638 |
苗期棉葉螨 |
280 |
396 |
87 |
763 |
棉薊馬 |
287 |
69 |
24 |
380 |
煙粉虱 |
3 |
41 |
4 |
48 |
蟲害小計 |
1365 |
1988 |
447 |
3800 |
苗病 |
231 |
268 |
35 |
534 |
枯萎病 |
95 |
145 |
76 |
316 |
黃萎病 |
206 |
16 |
38 |
260 |
其他病害 |
2 |
3 |
7 |
11 |
病害合計 |
534 |
432 |
156 |
1122 |
合計 |
1899 |
2420 |
603 |
4922 |
二、中后期發生預測
(一)發生趨勢
棉花中后期病蟲害總體為中等程度發生,發生為害重于前期,其中,三代棉鈴蟲在新疆北疆局部、棉花鈴病和棉盲蝽在黃河流域棉區、棉葉螨和伏蚜在新疆北疆可達偏重程度發生。預計中后期病蟲害發生面積為8500萬畝次,其中蟲害發生6500萬畝次,病害發生2000萬畝次,各病蟲預測發生面積和發生盛期見表2。
表2 棉花中后期期主要病蟲害預測發生面積和發生盛期
蟲害名稱 |
發生面積(萬畝) |
發生盛期(月/旬) |
三代棉鈴蟲 |
1100 |
7/中-8/初 |
四代棉鈴蟲 |
500 |
8/下-9/中 |
三代棉盲蝽 |
750 |
7/中-8/上 |
四代棉盲蝽 |
400 |
8/中-9/上 |
伏蚜 |
1600 |
7/下-8/中 |
棉葉螨 |
1250 |
7/下-8/中 |
煙粉虱 |
600 |
8/中-9/上 |
紅鈴蟲 |
100 |
二代(dai):7/下-8/中(zhong),三代(dai):9/中(zhong)下 |
其他蟲害 |
200 |
7/下-9/上 |
蟲害小計 |
6500 |
|
枯萎病 |
400 |
7/中下 |
黃萎病 |
650 |
7/中-8/上 |
鈴病 |
600 |
8/中-9/中 |
其他病害 |
350 |
8/中-9/上 |
病害小計 |
2000 |
(二)預報依據
1. 棉鈴蟲和棉盲蝽等蟲源基數多偏低,病害菌源較為普遍
7月上旬各棉區調查病蟲基數,主要害蟲基數多低于常年和上年。其中,二代棉鈴蟲在山東和河北等主要發生區平均畝殘蟲量約為30頭,低于常年約30%,但山東惠民達468頭,高于常年均值5%;二代棉盲蝽各棉區百株蟲量多低于5頭,低于常年約20%,新疆阿克蘇、山西鹽湖等地百株蟲量10頭以上,比常年增加1.5倍;苗蚜各棉區蚜量多在百株百頭以下,但山東濰坊、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29團、山西鹽湖區、新疆瑪納斯平均百株蚜量分別達5800頭、6200頭、2200頭和1200頭,比常年偏高10%以上;蕾期葉螨多在百株30頭以下,湖北新洲、新疆尉犁、湖北鐘祥、湖南漢壽百株螨量分別為1247頭、417頭、220頭、153頭,比常年增加5%以上。各(ge)棉區棉花(hua)多為連(lian)作種植,導(dao)致棉田(tian)黃萎病和鈴病等病菌分布廣泛、菌源充足。
2.種植制度對病蟲害發生為害有利
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約5000萬畝,黃河和長江流域棉區種植面積約占27%,新疆棉區超過7成。各棉區Bt棉(mian)種(zhong)(zhong)植(zhi)面積比率大(da),中(zhong)后(hou)期(qi)抗性(xing)比前期(qi)有(you)(you)所(suo)下降,將(jiang)利(li)于三、四(si)代棉(mian)鈴(ling)(ling)蟲幼蟲發生為害。黃河流域、長江(jiang)流域棉(mian)區(qu)及(ji)新疆部分棉(mian)區(qu)分散(san)種(zhong)(zhong)植(zhi)區(qu)域,采用棉(mian)花與蔬菜和果樹鄰作(zuo)、間(jian)作(zuo),有(you)(you)利(li)于棉(mian)盲蝽、棉(mian)鈴(ling)(ling)蟲、棉(mian)葉螨(man)和煙粉虱(shi)等多種(zhong)(zhong)害蟲在各作(zuo)物田(tian)輾轉為害。各棉(mian)區(qu)主栽品種(zhong)(zhong)對(dui)黃萎(wei)病和鈴(ling)(ling)病抗性(xing)普遍較差,有(you)(you)利(li)于此類病害的發生,且新疆地膜覆(fu)蓋和滴(di)灌田(tian)面積較大(da),將(jiang)有(you)(you)利(li)于中(zhong)后(hou)期(qi)黃萎(wei)病病情發展(zhan)。
3.氣象條件對黃河流域和新疆棉區主要病蟲發生有利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夏季,黃河流域和新疆棉區氣溫偏高0.5-1℃;黃河流域降水偏多2-5成,對棉盲蝽和病害發生有利;新疆棉區降水接近常年,有利于棉鈴蟲、棉蚜和棉葉螨等害蟲發生。長江流域棉區氣溫偏高1-2℃,降水偏少2-5成,對多數病蟲害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今年登陸我國臺風偏多、偏強,如臺風登陸位置偏北,引起棉區多雨和氣溫降至25℃以下,會導致黃萎病在沿海(hai)及沿江棉區(qu)暴發。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