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要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嚴禁讓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就這個問題呢……筆者就想到了當前的和漲漲又落的一銨,成本與供應都是中規中矩的,沒啥大的波瀾,那么需求不理想,行情不會太遭,難也不會特別好,也就是這樣下去了。
硫酸鉀的需求啊真是忽而天上忽而地下,好與不好相差近100萬噸,相當于20-30%的波動幅度,所以其價格也是上天入地,極度考驗人的心態。按照當前的氯化鉀價格和鹽酸形勢,以及快跌到了5成的開工率,曼海姆廠家是報價低了虧損,報價高了又無人問津,只能是撐一天是一天,撐不了就停車觀望了。
慘慘慘,非常慘!氯化鉀也一樣,需求不佳,成交量不大,天天各種質疑、質問,都在等待著它回落。想必這樣眾志成城的意念力還是不容忽視的。然而,氯化鉀面對所有的壓力偏偏就無所畏懼,就像一個高冷的女豪杰在面對眾多柔弱可憐的女子驕傲地說:“你跌你的,我不和你比慘”。
據中肥網粗略估計,2018年氯化鉀的進口量將在700萬噸左右,青海產量將在600萬噸左右,青海庫存很少,港存也不多,兩者加起來不高于200萬噸,下游渠道庫存也少于往年同期,所以表觀消費量環比或將減少近200-300萬噸,最大幅度約15%。
看上去以上是在說氯化鉀的“利空”,但這只是從過去時的宏觀數據,如果從眼下實際情況出發,單就春季市場供需而言,得出的結論卻是不一樣的。目前來看到年底時的結轉庫存恐不足200萬噸,同比少約100萬噸,明年上半年的國產鉀產量也可能繼續小幅減少,而大合同簽了半年,進口量暫時確定的約400萬噸,若其中有100多萬噸是在2018年年底前發到,如果不簽新單那么2019年上半年的進口量同比就可能減少50-100萬噸,如此一來約200萬噸可能的供應量的減少,按照幅度來計算是要大于20%的。這個數字要大于2018年需求減少的預期15%的那個量,也就是說即使考慮了需求不旺,但氯化鉀后期仍可能會供應緊張。
以上預算是否成為現實,要看與加鉀、烏鉀的后續簽單情況,也要看已簽單具體的到貨速度了,如果不簽和拖后發到,那么供應量持續偏緊,氯化鉀價格就很難下行甚至再漲;如果后續補簽數字較大,進口速度加快,那么氯化鉀也可能步入其它肥種的后塵,比如中規中矩的磷肥,也甚至是利潤高的尿素。
說白了,氯化鉀也未必會是常勝將軍,但是至少眼下來看到貨速度慢、大合同也還未補簽,所以只要這些因素不確定,那么進口商就沒有那么多的顧慮,氯化鉀貨緊價揚就是難以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