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使未來五年山西省農藥行業整體水平有一個明顯提升,今年該省將實施新的“鼓勵政策”。
目前,山西省有農藥定點企業63家,資產合計約1.6億元,年銷售收入約1.58億元。現有企業大部分為復配加工企業,而原藥企業所占比重很小,且主要以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生產為主,除草劑所占比重很小。另外,省內農藥生產行業還存在企業規模小、廠點分散、競爭力弱、發展后勁不足、品種少、科技含量不高、“三廢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按照國家農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并針對省內農藥行業的現狀,該省日前明確了農藥發展目標,即“十一五”期間,力爭使全省農藥原藥新上3至5個品種,新增原藥產能6000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使全省農藥產業結構取得較大改善。為此,該省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集團化、連鎖化方向發展,鼓勵企業開展國內或國際合作,提升該省農藥企業在國內、國際的地位。在產業政策和資金、稅收等方面,鼓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旱田除草劑和殺菌劑,尤其是替代一些高毒農藥的殺蟲劑,水果、蔬菜等用的新型殺菌劑、殺線蟲劑等;鼓勵發展各種水劑化制劑,降低有機溶劑的用量;鼓勵發展林業病蟲害防治藥劑;鼓勵發展有潛力的農藥品種企業,通過技術進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同時,通過市場調節及國家有關政策,淘汰一些經營不善、品種結構不合理、生產高毒、高殘留農藥品種、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對有經濟實力、有技術創新支撐、產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要通過核準進入到農藥行業中來,整體提升行業門檻。還要通過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和采用先進實用的清潔化生產工藝,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