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商局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06年秋季流通領域化肥、農藥商品質量抽檢情況,曝光90種嚴重不合格的化肥、農藥商品。在抽檢中,合格的有187個品種,合格率57.5%;不合格138個品種,不合格率42.5%。在不合格的138個品種農資商品中,一般不合格的有48個品種,嚴重不合格的有90個品種。不合格化肥九成為復混肥料。
從檢測結果分析,造成廣東省農藥、化肥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檢測技術落后、重視產量、輕視質量是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有些小型企業,生產設備簡陋,缺乏檢測設備、技術力量弱,人員素質差,加上監督體系薄弱,管理力度不夠,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就沒有保證。
此外,經營主體不規范也是主要原因。近年來由于農資生產經營體制發生了一定變化,農資生產和經營秩序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農資商品質量出現了連年總體合格率偏低的局面。據悉,在監測抽樣農藥的57個經銷單位中,其中個體經營為39個,占總監測抽樣單位的68.4%。而所謂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經營企業實質上名存實亡,基本上由個人承包經營。
從監測抽樣情況來看,許多經銷商沒有農藥方面的知識,經營規模小,沒有嚴格的進貨驗貨制度,沒有向生產商索取生產許可證、質量證明書、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等資料。 (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