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今天發布的第三季度質監通報稱,經省級質檢部門檢驗,甘肅省個體企業生產的農藥質量問題較為突出,產品合格率僅為31.3%。
據介紹,此次專項抽查涉及的產品類別是殺蟲劑和殺菌劑,共抽查了35家企業的50批次農藥。抽查結果表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產品質量較好,產品合格率為87.5%,而個體企業所產農藥近七成不合格。
此次抽查反映出的主要質量問題,一是有效成分不符合標準要求。如:臨洮縣植物保護服務公司北關經營部經銷標稱為“山西運城市博獲化工總廠”2006年8月25日生產的“小麥拌種特”,有效成分含量為零。山西運城市博獲化工總廠來函確認該廠從8月至今未生產小麥拌種特。張掖新大弓農藥有限公司武威經營部經銷,標稱為“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生產日期批號為20060725175 ),“四川福達農用化工有限公司”分裝的德國高效殺蟲劑“2.5%保得乳油”,有效成分含量為零。四川福達農用化工有限公司表示該廠已多年沒有分裝該產品,且農藥的有效證件已過有效期。上述產品均屬假冒產品。二是包裝標志混亂、冒用廠名廠址和批準文號、標注不規范,問題嚴重。如甘肅白銀綠亨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經銷,標稱為“山東澳得利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5月11日生產的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在產品外包裝標志上醒目地標注為20% WP三唑酮,還打著英國LK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的招牌,消費者誤以為是“進口”三唑酮可濕性粉劑。但實際上三唑酮含量只有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