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一場探討生物科技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座談會在南寧舉行,與會專家和來自全區各地的農民代表共同探討了生態農業發展的前景。
隨著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的趨勢,發展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當地政府大力推廣沼氣建設,把以往污染環境的動物糞便、廢棄香蕉根等農作物作為沼氣原料,為廣大農民供氣,還可用沼渣作為肥料種糧、種菜、栽茶,推動農業向無公害轉變。近年來,我市有關部門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產手段,我市還對化肥使用量進行了限定,推廣和應用以沼肥為主的農家有機肥和生物肥料。
廣西大學農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莫天硯教授在座談會上表示,經實踐證明,使用有機肥或者生物肥料,農作物產品毒副作用更低或者完全符合人體吸收的標準,且產量也較使用農藥、化肥提高20%至40%。與會專家認為,有機肥和生物肥料的廣泛推廣使用將成為發展生態農業的趨勢,也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原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農委副主任丁玉治教授則認為加強生態農業建設,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高度統一,有效地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