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記者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地采訪春耕用肥時,發現各地的鄉鎮農資終端經銷網點沒有化肥生產、經營企業加工生產的成袋的配方肥,也沒有看到經銷商為附近農民配送。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2000年又在全國組織實施了'百縣千村'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05年一2006年,全國有600多個縣展開了測土配方施肥行動,約占全國2053個縣的30%,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7億元。如此大規模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盡管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這一先進技術并沒有得到普遍、廣泛的應用。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實現測土化驗、配方施肥的農戶所占比例不足10%,大多數地區仍然停留在試驗示范層面。日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基本上都是農技部門在唱'獨角戲',化肥企業作為主體卻熱情不高。
江蘇值盛化肥有限公司是江蘇省大型化肥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從2005開始的由國家組織的測土配方施肥試點都是以農業部門為主實施的,補貼資金也是發給他們的,企業想參與也不知道如何參與。山東幾家化肥企業的負責人埋怨說,2005年國家出臺的《測土配方施肥試點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對配方肥加工企業從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銷售價格等方面公開招標選定,但是實施起來卻都是由農業部門指定。有的加工企業還是農業部門自己主辦的,化肥企業想參與都沒有可能。
河南穎青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保強說,加工生產配方肥銷售量有限,他們的尿素在本縣的銷售量占企業生產總量的1/20都不到,也就幾千噸,其產品大部分都銷到外地,生產配方肥意義不大。像尿素、復合肥都是通用肥料,到什么地方都能銷售。加工生產配方肥只能在本地銷售、配送,去外地測土;配肥,還有一個當地農民、農技部門認可不認可、支持不支持的問題。銷售量小,生產的積極性自然就小。這一觀點在很多企業都得到印證。配方肥料的地區針對性強海種配方肥料的銷量有限成了化肥企業不愿意生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吉林長山化肥集團總工程師郭軍、安徽吳源化工有限公司一位副總都認為,現在像尿素、復合肥都比較好賣,也不考慮這種新產品。再說,一直以來他們的企業生產尿素、復合肥都比較順手了,要搞測土配肥,牽扯到技術、人才等,工作也很繁瑣,相當于跨行業了。另外,作為生產企業,定位和目標就是生產出質量合格的化肥并能盡快把產品賣出去,不太考慮肥料的施用效本問題。
針對化肥企業對生產配方肥熱情不高的情況,有關農業技術推廣專家表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作為我國科學施肥的一次重要跨越,將會給化肥生產、流通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該技術的普及,化肥使用量將不斷減少。這對化肥企業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發展的良好機遇。企業應改變那種只管肥料生產不管科研開發、只管銷售不管售后技術服務的生產經營方式。同時,國家也應當出臺政策促進肥料企業與農技推廣部門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形成測土配方施肥的營銷服務體系,讓農民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