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國各地正進入春耕備耕季節,是化肥需求旺季。但從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卻傳出消息,因運輸緊張,這里的鉀肥生產企業有多達70余萬噸的鉀肥積壓不能運達市場、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青海省鹽湖集團銷售部的有關人員表示,他們目前的頭等大事就是想方設法搞車皮。
據了解,由于區域內豐富的鹽湖資源,近年來柴達木盆地鉀肥企業發展迅速,產能擴張很快。鹽湖集團完成了百萬噸鉀肥項目后,年產量已由2004年前的40萬噸激增至目前的180萬噸以上。
擴張的產能加劇了柴達木盆地鉀肥生產企業產品外運的壓力。青海地處西部,遠離市場,大部分產品只能外運。而鐵路運輸就成了產品運出柴達木盆地的關鍵。據了解,今年青海省鉀肥外運量約為320萬噸,其中鹽湖集團200萬噸,其他中小企業約120萬噸。除了鐵道部重點保障的鹽湖集團運輸基本能夠滿足外,其他中小企業鉀肥外運車次均十分緊張。即使是鹽湖集團,運輸壓力也并不小。據鹽湖集團副總經理李小松介紹,目前該集團外運產品也只能保障80%運力。
青海鉀肥企業產品外運緊張的局面由來已久,每年用肥旺季,所有企業都會遭遇運輸困境。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當地企業對這種困境的緩解寄予了厚望。但目前來看,這一'高原動脈'并沒有根本改變鉀肥外運難的狀況。
'柴達木的運輸瓶頸是一個長期問題。'李小松說,由干柴達木是資源型經濟區,運出去的多,運進來的少,屬于典型的單向運輸;加上受蘭青鐵路和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復線施工影響,在3~4年肘間內,柴達木地區的運輸緊張問題將十分嚴峻。這里的主要鉀肥生產企業無不擔憂,他們的產品外運困境不知何時能解。
面對外運壓力,柴達木盆地的一些鉀肥生產企業本得不放棄鐵路運輸而選擇成本相對較高的公路運輸。青海翰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占寶說,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運力矛盾,翰海集團從2006年起成立了物流部,大量產品通過公路外運。'這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劉占寶說。由于內地大批復合肥生產企業急需從柴達木調入鉀肥配料、而柴達木鉀肥通過公路外運,每噸成本至少增加150元左右,但企業為維護市場與信譽只能如此。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從中長期看,國內鉀肥需求量將持續超前增長,鉀肥價格也將穩步走高。國內鉀肥企業產能增加,無疑對于緩解國內供需矛盾是~個利好,但當前國產鉀肥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運輸瓶頸。運輸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將使企業成本抬升,鉀肥價格上漲,而這些成本最后終將分攤到農民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