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稻前期主要病蟲發生概況
受前期陰冷氣候及干旱的影響,全區春插前期較去年稍遲。截至5月17日,全區實插早稻1412.89萬畝,占種植意向的98.08%,比去年同期(5月18日)少20.66萬畝。受氣候因子及水稻生長緩慢的影響,水稻主要病蟲發生期除稻飛虱仍屬偏早發生外,其他病蟲的發生、流行始盛期偏遲。進入5月中旬后,水稻生長陸續進入分蘗盛期,雨日頻繁,部分水稻病蟲偏重發生。總體發生程度與去年同期相比,稻飛虱偏重發生,稻葉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偏輕發生,稻紋枯病面積持平,為害偏輕。
1、稻葉瘟 發生程度為1(2)級,該病在桂中、桂東南部分稻區及其它稻區的歷史性發生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發生比上年同期偏輕。始見期接近去年,流行期推遲。4月中旬初開始發病,5月中旬后陸續進入流行期。統計防城等39個縣(市、區)前期調查,發生面積33.6萬畝,比上年同期減少8.7%。病葉率一般在0.2%~6.5%,發病重的田塊為10.0%~23.9%,少數田塊高達35.6%~41.2%,其中博白等11個縣(市、區)各類型田加權平均病葉率為4.2%,同比減1.7個百分點;病情指數一般0.1~0.7,重的達2.8~4.7。
2、稻紋枯病 發生程度為1(2)級,發生程度較去年同期輕。各地始見期桂南為4月下旬,桂北為5月上旬,基本與去年相近,流行期推遲。統計防城等39個縣(市、區)前期調查,發生面積64.1萬畝,接近上年。統計博白等11個縣(市、區)加權平均病叢率為8.8%,同比減1.4個百分點。目前沿海及桂東南部分稻區病情已進入流行始期。沿海合浦及桂東南北流、玉州、蒼梧、港北等縣(區)部分田塊較高,病叢率達14.2%~24.0%,少數田塊更是高達42.0%~57.0%;病株率一般0.1%~5.5%,高的9.4%~16.7%。少數田塊高達39.6%;病指一般為0.1~2.5,少數田塊達10.0。
3、稻飛虱 發生程度為3(5)級,發生較去年常年同期明顯偏重。重發區在桂南、沿海大部及桂中、桂北的局部。其發生特點為遷入峰次多、遷入量大、發生面廣,褐飛虱比例偏高。
測燈監測 防城燈下始見期在2月28日,玉州、博白、龍州、武鳴等縣(區)燈下始見期在3月上旬初,比上年偏早2~5天。3月中旬部分稻區燈下有一個小遷入峰,到4月下旬到5月上旬,全區大部稻飛虱陸續遷入,在4月22日~25日、5月2日~5日部分稻區出現明顯遷入峰。4月22日~25日遷入峰主降區落在桂東北,全州、永福、荔浦、昭平、八步、鐘山、龍州、防城等縣測燈誘蟲量皆為歷年最高值,永福、昭平兩縣4月22日一晚誘蟲就分別高達10240頭、24288頭。5月2日~5日遷入峰主降區落在桂西南,龍州縣3、4、5日晚誘蟲量分別為12700、6400、12000頭。5月18日~20日,桂南大部及桂中局部出現一個遷入峰,統計27個縣(市、區)5月16日~20日測燈誘蟲量為120458頭,比上年同期(12868頭)增836%,比歷年平均(34771)增加246%。褐白比為1∶1.7(上年同期1∶2.3,歷年1∶1.9),褐飛虱比例高于上年常年。龍州縣誘蟲量高達104068頭,褐飛虱占36.8%,其中19日晚誘蟲量達55000頭,20日晚也有30000頭。
田間動態 由于今年稻飛虱遷入峰早、峰次多、發生量大,早稻前期稻飛虱發生面積之廣,蟲口密度之高為近年來所罕見。4月下旬始,受降雨和對流天氣影響,稻飛虱大量遷入,田間蟲口密度及卵量之高為歷史少見。統計防城等39個縣(市、區)前期調查,發生面積242.6萬畝,同比增39.5%。5月上旬,隨著田間卵量的陸續孵化及外來蟲源不斷遷入,全區部分稻區田間蟲口密度劇增。桂南及沿海稻區的早插濃綠田塊,百叢有蟲一般800~1660頭,高的2000~6000頭,少數田塊高達8000~100000頭,失管田塊已出現落窩。沿海的欽北、欽南及桂東南玉州、陸川、港北等縣(區)局部稻區卵量較高,一般百株卵量800~3000粒,高的8500~28000粒,其中欽北區一般卵量更是高達8500粒/百株。褐飛虱比例較高,欽南、防城、扶綏、浦北、龍州、八步、宜州、忻城等縣(區)發生嚴重的稻田褐飛虱所占比例占到種群的9.2%~28.8%。經過防治后,各地防治后的加權平均百叢殘蟲量773頭,同比增113.5%。由于稻飛虱的持續遷入,目前桂南及沿海稻區百叢蟲量一般為500~1927頭,高的2440~3740頭,防城、浦北、馬山少數田塊高達10000~30273頭。5月19日,防城區垌中、大錄等鄉鎮調查,發生嚴重田塊百叢有稻飛虱成蟲7000~12000頭,其中褐飛虱比例占到45.2%~46.1%,比例之高為歷年之最。桂中、桂北稻區蟲口密度上升較快,百叢蟲量一般為300~1392頭,高的2050~5855頭。融水部分田塊蟲口密度較高,百叢達21364頭,以若蟲為主。荔浦縣部分田塊短翅型成蟲較高,百叢一般達100~300頭。
4、稻縱卷葉螟 發生程度2(3)級,重發區在桂南及沿海大部和桂中、桂東北局部稻區。據防城等39個縣(市、區)前期調查:發生面積136.0萬畝,同比少35.5%。4月下旬末到5月上旬初,沿海、桂南部分稻區田間出現一個成蟲突增峰,早插田畝有成蟲一般為350~1600頭,高的為3000~5670頭,沿海的欽南區部分田塊密度較高,最高達21000頭/畝,平均1800頭/畝;百叢卵量高的為125~580粒,各類型田加權平均為98粒,同比減少3.9%;百叢幼蟲量一般為13~92頭,高的為108~560頭。經防治后,各類型田加權平均殘蟲量為24頭,同比減少14.3%。隨著第二代蛹的陸續孵化及外地蟲源的不斷遷入,5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沿海、桂中及右江河谷部分稻區田間出現一個明顯成蟲突增峰,畝蟲量一般2300~7400頭,高的10000~14000頭。目前田間蟲態復雜,成蟲、卵、幼蟲三種蟲態并存,部分田塊密度較大。百叢幼蟲量一般為30~75頭,高的117~246頭,欽北、宜州、柳江等縣部分田塊密度較高,百叢幼蟲量達300頭以上;百叢卵量一般30~170粒,高的530~880粒,田東生長嫩綠的田塊卵量較高,加權平均達1332粒/百叢,最高的為2133粒/百叢。
5、三化螟 全區為中等偏輕程度發生,比去年同期偏輕。主要發生區域在桂中大部及桂南局部稻區。沿海、右江河谷稻區越冬代三化螟成蟲盛發期在3月下旬中到4月上旬,其它稻區相對推遲5~10天左右,螟蛾主要集中在秧田及早移植田產卵、為害。統計防城等39個縣(市、區)前期調查,發生面積37.2萬畝,同比減18.5%。各類型田(秧田、本田)加權平均卵量為250塊/畝,同比減11.2%,最高類型田(秧田)卵量1040~2070塊/畝。目前田間第一代三化螟各類型田平均殘蟲量260頭/畝,同比減8.1%,最高類型田殘蟲量1100~9000頭;各類型田加權為害率0.22%,同比減24.1%。
此外,稻赤枯病、水稻葉水蠅、稻象甲、稻薊馬、稻根結線蟲、二化螟、稻蝗在局部稻區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二、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
預計全區早稻中后期病蟲為中等偏重程度局部大發生,其中稻飛虱將比上年偏重發生。
1、稻瘟病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種植感病品種較多的歷史性發生區穗頸瘟流行幾率較大。發生面積300萬畝,發生主要區域為桂東北、桂東南、右江河谷的歷史性發生區及種植感病品種較多的稻區。葉瘟流行盛期將持續至6月下旬末;穗頸瘟流行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初。
2、稻紋枯病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900萬畝。水稻孕穗至灌漿期為流行高峰期。
3、稻飛虱 預計發生程度為大發生。發生面積1100萬畝。發生盛期在6月至7月上旬,其中6月上中旬為發生高峰。全區普遍發生,桂東南、桂東北部分稻區暴發幾率較高。
4、稻縱卷葉螟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30萬畝。發生為害盛期在6月上、中旬。其中桂東北、桂西北大部稻區偏重發生。
5、三化螟 預計全區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的主要區域為桂東北、桂中大部及右江河谷、桂南部分稻區。發生面積350萬畝。第二代蟻螟盛期在6月中旬初至7月上旬。
6、鼠害 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程度發生。發生面積900萬畝。
7、二化螟 預計輕發生局部中等程度發生,桂林市北部將達中等程度發生。發生面積60萬畝。
此外,稻葉水蠅、稻蝽蟓、稻蝗、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水稻赤枯病、稻胡麻葉斑病在局部稻區發生較重。
三、監控意見
1、深入田間調查,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各級植保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自治區人民政府陸兵主席關于稻飛虱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貫徹落實張明沛廳長在廣西“兩遷”害蟲高級研討及防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深入田間調查,加大對遷飛性害蟲、流行性病害和突發性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力度,特別是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前期發生之重為近年所罕見,各地一定要注意監測,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指導防治。
2、及時匯報,準確發布情報。各地要將當前病蟲發生情況及時如實地向當地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上級業務部門匯報,并準確地發布病蟲情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各種媒體發布病蟲信息,加快病蟲預警信息的傳遞,提高病蟲信息在廣大農村的傳遞速度和覆蓋率,指導病蟲防治工作。
3、明確主攻對象、適時防治。6月份是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段,就全區而言,主攻對象為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包括二化螟、臺灣稻螟)、稻穗頸瘟、稻紋枯病,特別是要抓好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防治工作。對稻葉水蠅、稻象甲、稻蝽蟓、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水稻赤枯病、稻胡麻葉斑病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視。各地植保部門要因地制宜提出科學、有效的防治對策,協助當地政府組織農民群眾打好早稻中后期病蟲害防治這一仗。
4、科學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
(1)合理施肥、科學用水,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防止禾苗徒長、貪青,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蟲能力。
(2)在三化螟(臺灣稻螟、二化螟)成蟲盛發期,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3)化學藥劑防治,大力推廣使用高效、經濟、安全、低殘留對口農藥。施藥時要用足藥量,每畝兌水150斤左右為宜,噴施要均勻。
4、鑒于早稻中后期病蟲發生為害的嚴重態勢,加上受雨季影響,防治難度加大,各地植保部門在指導開展防治工作后要注意及時檢查防治效果,對防治效果欠佳的,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保水稻生產安全。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病蟲測報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