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公布了2007年廣西復混肥料等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共抽檢產品86個批次,合格產品73批次,合格率為84.88%,不合格品主要問題是總養分不合格。與去年相比,總體合格率提高了0.34個百分點。
為了從源頭上把好農資產品質量關,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進行,廣西質監部門已連續4年將復混肥料等農資產品作為重點產品進行跟蹤監督抽查。此次抽查覆蓋了全區14個市,涉及到的產品包括復混肥料(復合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過磷酸鈣等農資產品。
據了解,在這次抽查中,共有13個批次不合格,其中總養分指標不合格的就有12個批次。抽查中發現,引起企業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技術落后,缺乏保證質量穩定的生產條件,多數企業采用簡單干燥流程圓盤造粒,即將氮肥、磷肥、鉀肥等基礎肥料經破碎、混合,重新造粒、干燥,設備簡陋,技術含量低,生產的多是低濃度產品;另一方面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體系運轉混亂,出廠檢驗形同虛設,造成出廠的產品質量極不穩定。有部分不合格的企業不按細則的要求組織生產,不能針對土壤性質和作物性質特點調整配方,沒有對原材料的有效成分進行詳細可靠分析,造成肥料配方設計錯誤,導致總養分含量達不到規定要求。此外,也有部分企業存在主觀故意造假行為。有部分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制售假劣,在生產的過程中偷工減料,或使用一些含量達不到要求的原材料,使產品質量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表示,今年要將復混肥料生產企業的監管與行政效能建設活動結合起來,實行問責制,對轄區復混肥料等農資產品生產企業質量問題較多的、監管不到位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并要求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30日前完成自查自糾工作,并落實整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