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耐旱耐瘠,耐澇耐漬,省工省事,節本高效,但至今我國的旱稻種植面積卻不及水稻的1%。究其原因,除人們對旱稻不熟悉外,最根本的是種旱稻草害嚴重,雜草種類多(約40余種),草荒重(一般每平方米300-500株),難防除(至今還沒有一個旱稻除草劑登記品種),常導致嚴重減產。解決草害問題,是發展旱稻的成敗關鍵。
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雜草項目組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旱稻除草劑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近3年分別在該省沿淮、江淮分水嶺、大別山區的15個縣、5個農場進行試驗推廣,總體效果令人滿意。僅今年就布點2600畝,除草效果達85%~95%,預計平均畝產350~400公斤,受到農戶普遍歡迎。項目組負責人王振榮研究員介紹說,目前他們已開發出定型的旱稻土壤和莖葉除草劑系列配方多個,并有兩個準備申請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