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復混(合)肥:產能“泡沫”的背后
//chinaqfs.com 2007-8-9 12:52:12 信息來源:中華合作時報 瀏覽:

可怕的產能“泡沫”

  從我國復混(合)肥料登記許可證數量來看,目前已經發放了4400多個生產許可證。按每個證書背后平均擁有產能10萬噸估算,目前我國復混(合)肥總產能將達到4.4億噸。即使不考慮一個企業擁有多個許可證的情況,現在產能保守估計也有3億噸,而有些專家預計應該能達到6-7億噸。

  2006年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農用氮磷鉀產量達到5305萬噸(實際產量估計在5000萬噸左右,這是按照氧化鉀消費量推算的。2006年氧化鉀表觀消費量624萬噸)。一邊是6-7億噸的產能,一邊是5300萬噸的產量,這說明該行業的開工率不足10%。按產能4億噸保守估計計算的話,開工率也不足15%。如此低的資源利用率說明了什么?

  說明復混(合)肥整個行業出現了巨大的產能“泡沫”。

  透過“泡沫”看真相

  我國復混(合)肥產能明顯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看到的是還有無數企業和資金前赴后繼投身到這個巨大的“泡沫”中:一些企業在上馬新項目、一些企業在擴建項目。隨著越來越多的“泡沫”的泛起,讓人們愈加看不懂這個市場了。透過“泡沫”,我們來看看這“泡沫”掩蓋下的真相。

  一、產能不能反映產量。現在有的企業動不動就說自己產能達到多少萬噸,表面看也確實有那么大規模,但其真實產量可能小得可憐;而有的企業雖然產能不大,但是在市場較好的時候,其真實產量可能超過產能的50%。在分析復混(合)肥行業市場供需關系時,單單依據產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產能就是企業有意制造的“泡沫”,多少是可以隨時變的。

  二、公司數目增加,實際產量沒有增加。現在有很多企業不再滿足一個品牌,有的另外成立公司,甚至不惜代價,花錢注冊合資公司。這樣一來,雖然許可證書發放很多,實際是一個企業擁有兩個或者多個證書,實際產能沒有增加。這樣做只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已。

  三、門檻太低,有利可圖。復混(合)肥行業進入門檻太低,有的企業只有一臺設備就可以取得許可證,至于生產的產品質量能不能保證就在其次了,更有甚者故意生產不合格產品,以牟取暴利。有利潤就有投資,投資多了,泥沙俱下,也就泡泡泛起,這是必然。

  四、可行性分析不是客觀反映。現在公司在上新、擴建項目之初,都會做一些市場可行性分析。有些是委托咨詢機構,有些則是企業自己調研。分析結果肯定是可行的,市場有缺口,才使得資金流向復混肥行業。筆者就遇到過一些新上有機肥、生物肥的私營企業,分析市場時一張口就是山東壽光有機肥市場有多大多大。在無數泡泡的誘惑下,可行性分析大多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專業立場。

  “泡沫”中的閃展騰挪

  既然產能不能反映產量,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在復混(合)肥行業,產能與產量是沒有關系的。其實業內不少專家早就發表觀點說,我國復混(合)肥行業不僅產能過剩,而且產量過大。據悉,截止到去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復混(合)肥企業已經有10家,最大產量達到160萬噸。激烈的市場競爭從側面反映了市場供求的不平衡。

  然而今年復混(合)肥市場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價格相對平穩,廠家面對競爭,沒有采取降價銷售。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在“泡沫”的背景下這場復混(合)肥大戲讓人越看越有味道了。

  仔細研究復混(合)肥企業的生存狀況,我們會發現,是順應市場、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讓復混(合)肥生產企業在市場中閃展騰挪,得以生存發展。

  一、生產跟著市場走。現在復混(合)肥料生產企業基本上都是以銷定產。生產按照銷售計劃進行,在控制市場供需關系上企業有主動權。如此一來,即使某些因素導致市場供應過剩,也是暫時的,很快就會調節到平衡點。

  同時,企業規模小也使他們“船小好掉頭”。復混(合)肥料企業雖然有一些大型企業,但是大多數企業規模不大,有的類似于作坊,生產靈活性大。沒有利潤的時候,或者市場困難的時候,他們可以停產應對。沒有失衡的供應過剩,價格也就不會大幅下滑。

  二、賣點跟著產品走。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尿素等化肥都有國家標準來規范,所以沒有太多變化,怎么變都要遵循國標。但是復混(合)肥就不一樣,國標中只是規定了三種元素總養分含量,并分為高中低三種濃度標準。對氮、磷、鉀具體含量不做要求,這就給企業生產很大的靈活性。縱觀各企業生產的復混肥,雖然總養分含量一樣,但是三元素比例不一樣,成本不一樣,售價也不一樣。

  針對不同比例的產品,商家進行不同的包裝、宣傳,銷售價格自然也不會下降;一旦發現產品老化,價格有下滑趨勢,企業便又調整配方,改換包裝,推出“新產品”。只要產品養分含量有差異,商家就可以策劃一套產品賣點,因此復混(合)肥市場價格波動不大。

  “泡沫”散盡后的終極猜想

  目前復混(合)肥行業的“泡沫”何時會散盡呢?現實情況是企業迫于市場壓力、生存壓力還是會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引發一輪一輪的洗牌。經過混亂的市場競爭后,復混(合)肥行業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一、會有一批經銷商加入,攪亂戰局。復混(合)肥料企業得到生產許可證是很輕松的事情,并且該證書的發放并不與什么資格掛鉤。因此現在有不少化肥經銷商,手里有了資金之后,不再滿足于銷售利潤而加入復混(合)肥生產領域。

  一方面是因為銷售市場越來越難做,賒欠厲害,利潤降低。他們有的找生產企業貼牌生產,然后策劃賣點。道理很簡單,以前經銷化肥,批發一噸的銷售毛利在幾十到一百元左右。如果客戶賒欠一兩個月,自己的利潤也就只剩三四十元了,辛辛苦苦掙不到多少錢。而做生產,賣出去一噸肥可以掙100元,一年生產一萬噸也很輕松。

  另一方面,經銷商對自己的市場非常熟悉,他們知道當地的農民喜歡什么,知道怎么樣包裝才有賣點;對于產品的科技“招牌”,大家互相學習一下,什么“高科技”“新專利”就都有了。有很多企業還找到相關科研院所,與科研院所開展利益共享的合作。在市場好的時候,他們迅速崛起,市場不好,馬上停手。這種靈活的“游擊”企業攪亂了戰局,給大型企業的市場非常大的打擊。

  因此,復混(合)肥市場的混亂是最讓人擔心的。復混(合)肥的假冒偽劣最多已是盡人皆知。最近,從貴州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該省農業部門近期組織對復混(合)肥市場進行產品質量抽檢,76個樣品中37個樣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達51.3%。這僅是秋之一葉。

  二、借助政策機會  形成“獨立王國”。隨著競爭的加劇,那些苦苦掙扎的小企業會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測土施肥”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它還沒有形成制度,加之某些地區對國家“測土施肥”政策理解有誤,被一些假冒偽劣復混(合)肥制造商利用。他們用不正當手段在“測土施肥”競標中“取勝”,“測土施肥”成了他們手中的工具,將外來大企業的復混(合)肥產品擋于門外,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影響農業生產,給農民造成較大損失。

  如果復混(合)肥市場的亂局未來沒有徹底轉變,各地的小企業有可能以測土施肥等政策機會為保護傘,地方保護主義的“競爭”結果是,作坊式企業各自為政,復混(合)肥市場形成一個個“獨立王國”,那將與我們苦苦構建的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三、品牌擴張,整合復混(合)肥市場。貼牌生產有經銷商找大企業貼牌的,也有大企業在生產緊張時找小型企業貼牌的,在實踐中有的大型復混(合)肥企業進而收購一些盈利能力低、技術差、管理跟不上的小型企業,通過提供技術、資金和管理支持,實現自己的品牌擴張。盤活了資產、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企業自身也是一種快速發展。預測國內復混(合)肥行業會有更多企業選擇這樣的擴張發展之路。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我國80%鉀肥依賴進口 (2007-8-9)
  ·復混(合)肥:產能“泡沫”的背后 (2007-8-9)
  ·本周國內化肥市場點評 (2007-8-9)
  ·用肥進入淡季 尿素市場醞釀自救 (2007-8-9)
  ·尿素產業即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2007-8-9)
  ·中國尿素出口價格進一步下滑 (2007-8-9)
  ·國內復合肥市場繼續向好 (2007-8-9)
  ·磷復肥行業呼吁更多政策支持 (2007-8-9)
  ·“十字路口”的中國磷復肥產業 (2007-8-9)
  ·湖南株洲化肥價格下跌0.4% (2007-8-9)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