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對中國尿素企業來說,注定是難忘的。
尿素問題的爆發只是趕在了這個夏天,其實早在多年前,問題的種子就埋下了。供需雙方之間的博弈在我們踏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征途那一刻就開始了。圍繞今天尿素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也學到許許多多。我們進入產能過剩的“買方市場”時代,這沒有什么奇怪的。供應過剩本就是市場經濟的一大特征,何況比之西方幾百年的歷練,我們是市場經濟的初學乍練者。
但我們不能不回顧、總結、提高。在“產能過剩”這個表象下隱藏著許多深層的話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們想重復一個過去我們曾呼吁過的一個觀念:尿素行業要有“門檻”。沒有門檻的行業必定會混亂。產能過剩就是門檻太低的結果。利益所在,投資所在,逐利是資本的本能;尿素市場紅火有錢賺自然就會投資趨熱、過熱,那個不惜違規把300萬噸項目拆分上馬的例子就說明熱度很高了。氮肥協會領導在總結時也談到,國家發改委一直關注“兩高”行業的準入機制,電池、純堿、燒堿和聚氯乙烯等行業,都已經發布準入機制。關于尿素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這次討論得并不充分,但為整個行業長遠計,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它。
另一個就是新型含氮肥料的研發問題。目前,尿素占氮肥產量的60%,單一含氮肥料占氮肥總量的84%以上,而復合肥率不到20%,專用肥率更低。加大新型含氮肥料的研發,無疑會消化產能,提升價值。
但這些都是慢藥,猛藥在哪里?猛藥不在政府的政策和補貼里,在一整套市場規范、市場規則里。一家大型企業代表就認為:中國尿素市場的困境,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之爭,“一頭在計劃,一頭在市場”。有代表呼吁政府部門放開尿素市場,讓尿素產業徹底市場化。政府對肥料的補貼,可以用綜合直補的方式補償用肥農民。
但那樣以來,會有一批、甚至一大批小尿素企業死掉。
怎么辦?
目前尿素行業的情形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冰河時代》。在地球生命繁衍發展、進化演變的漫長歲月里,所有生命都經歷了好幾個冰天雪地的冰河期:食物匱乏,環境惡劣,生存岌岌可危。有些生命、甚至物種滅絕了,活下了的將是經受住了考驗、戰勝了艱難困苦的英雄們!
古印度有個神話傳說,說鳳凰每500年要涅槃一次,然后就會浴火重生!我們不能讓崩盤出現,但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這一次挑戰!我們把“崩盤”與“涅槃”看成是這次冰河考驗的一體兩面。事實上,任何的轉機和出路也都在每一次危機之后出現。讓我們做好準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