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復混(合)肥料發展研討會上各代表熱議產業發展大計—— 
          日前,山東臨沂召開了全國復混(合)肥料發展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們總結交流了復混(合)肥料產業發展的經驗,介紹了產業最新的科技成果,并且研討了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會議最后在一些主要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包括今后的復混(合)肥料產品的主攻方向應該向大宗農作物專用肥轉移;企業應該積極參與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要加快產業重組,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復混(合)肥生產企業等等。 
    另外,測土配方、造粒技術、品種改良等問題也成為本次會議討論的焦點。                                焦點一:測土配方應該如何推廣? 
    楊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中心副處長): 
    測土配方工作近些年的推廣比較好,但是我覺得基礎的田間試驗、校正試驗應該在測土施肥的整個體系中起到靈魂作用,而現在許多人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所謂的測土配方,必須是建立在大量的田間試驗的基礎上,然后建立一套施肥指標體系,之后才讓企業按照指標體系的要求使用各種生產工藝方法形成配方肥料。我在二十年的肥料服務工作中體會到,田間試驗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一種作物必須要經過10個點以上的取土試驗才能得出配方數據。但是這項工作是測土配方的基礎,我們不能忽視。 
    另外要提高農民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這必須得靠肥料生產企業的配合。過去農民們的觀念是施肥越多越好,肥料施得越多作物長得越好。現在一些農民的觀念逐漸轉變了,很多人都知道‘缺什么補什么‘,但大部分農民依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就要求企業來參與,因為企業是與農民直接接觸的。只有企業參與了這項工作,這些認識才能真正推廣到農民當中去。 
    沈兵(中國-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 
    對測土配方施肥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不能簡單化,測土配方并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土壤的養分狀況時時在變化,測土配方施肥也應該長期進行并不斷發展;二是不能將測土配方萬能化,作物生長的限制因子很多,所以在指導農民施肥的時候,不應片面夸大施肥的作用。 
    另外,如果要求每家每戶都做到測土配方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效地把測土配方推廣開來,就需要抓重點田塊與代表田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的重點應該放在平原地區、灌溉方便地區、經濟作物種植區。在不具備灌溉條件的山區,應該重點發展科學的栽培方式,合適的肥料形態,在這些地區,經濟施肥技術是非常有推廣價值的。 
    鄭鈞(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測土配方施肥對農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但對于企業來說關鍵是如何讓他們從中也能夠獲利,這些年出現的‘一站式服務‘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雙贏辦法。 
    所謂‘一站式‘就是用戶在購買肥料產品后,通過經銷商和業務員的介紹與服務,直接獲得施肥、測土、除蟲等全部內容。這需要建立一支既有服務意識,又有服務能力的營銷員隊伍。另外還需要企業進行土壤養分數據的收集,進行對比試驗、跟蹤服務到位,在田間布置好試驗資料,建立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施肥指標體系等等。這種‘一站式服務‘是農民與企業獲得雙贏的一種做法,值得大力推廣。                                焦點二:如何改進造粒工藝技術? 
    陳明良(上海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隨著尿素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尿素已經成為我國化肥中最重要的氮源。但由于尿素的熔點低,含尿素肥料的臨界相對濕度也比較低,給生產操作帶來許多困難,而現有工藝生產的高濃度尿基復合肥造粒干燥也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產品的外觀較差,強度低,所以,不帶干燥系統的熔體法造粒工藝對尿基復合肥的生產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這種辦法不僅直接利用尿素濃溶液,省去了尿素溶液的噴淋造粒過程,簡化了生產流程,而且利用了原始溶尿素的熱能,大大節省了能耗,特別是改變了產品性能,具有很高市場競爭力,這大概也是造粒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 
    張保衛(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塔式熔體造粒具有節能、環保、提高產品性能的優點。主要工藝過程是將尿素或硝酸銨熔融成液態,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含磷、鉀元素的粉狀物料,在熔融液以及機械攪拌作用下,迅速復合成具有流動性能的低溫共熔體,然后采用造粒塔噴淋工藝造粒,并在塔內冷卻和固化。可以說,這種造粒方法是比較先進的,值得大力推廣。                                焦點三:目前肥料品種如何創新? 
    陳宏坤(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公司戰略發展總監): 
    要減輕肥料的浪費與污染問題,發展緩控釋肥技術是一個突破。因為緩控釋肥可以有效控制養分釋放速度,延長肥效,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這幾年來緩控釋肥技術作為高新技術在肥料領域的發展很快,是以后肥料品種發展創新的一個方向。 
    最近我國的緩控釋肥行業標準已經起草完成,并即將開始實施。這對構建我國的緩控釋肥生產、標準與評價體系都是很有利的,也是緩控釋肥產品發展的一個良好機遇。有關部門應該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和推廣。今后一段時間緩控釋肥的推廣可以以開發與常規復合肥摻混型BB肥相結合為主,這不僅可以滿足作物養分需求,還可以降低成本和價格,有利于大面積推廣。 
    段繼賢(深圳芭田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總農藝師): 
     化肥與生物肥都是肥料的重要種類,在目前的形勢下生物肥憑借其獨特之處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特別是菌根生物肥,能夠擴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積,促進植物對磷元素的吸收利用。這些年我們一直都在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我們通過在桉樹、蘭花等經濟作物的應用,以及經過大田試驗,結果都表明增產作用明顯,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工業化以及規模化的生產,已經有產品面世。隨著近幾年綠色農業的概念提出,蔬菜等實行菌根化栽培將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劉曉霞(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 
    雖然復合肥從中低濃度向高濃度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中低濃度的復合肥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特別是在南方市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南方的大田作物一般都喜氮,中低濃度復合肥特別適合,而且這些地區由于雨水充足,套種指數比較高,大田作物對化肥的品質要求不高,農民大多習慣用中低濃度復合肥。加上我國有豐富的氯化銨以及磷礦資源,需要大量生產中低濃度復合肥來消耗,因此,目前中低濃度復合肥依然有比較廣闊的市場空間。                                焦點四:復合肥產業與國外的區別 
    林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是認識上的差別。比如復合肥料與復混肥料與單一肥料比較,是否能夠提高肥效,這一點的認識國內與國外有明顯差異。在國際上,以西歐一些國家為代表,主張復混肥料的每一個顆粒都必須氮磷鉀養分均勻一致,而北美則在生產實踐中大量施用單一肥料摻混的BB肥,認為含有不同養分的肥料粒子在一定的離析范圍內,并不影響肥效。而在我國,認為復合肥料比單一肥料肥效高的觀點長期存在,但據農業部門的田間試驗表明,它們之間的效果差異并不太大。因此,復混(合)肥的主要優點在于施用方便,節省貯存、運輸、施用的成本。 
    許秀成(鄭州大學工學院教授): 
    據我了解,我國的一些復合肥生產裝置并不比國外的差,基礎原料也相差不大。我國復合肥與國外的差別在于首先養分來源的標示不明,防偽劣產品的能力差等方面。所以,想要縮小差距,必須在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管理的嚴格執行方面不斷做出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