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月20日上海召開的全國農藥需求預測會商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地理生態條件、農作物種植面積、病蟲草害發生及抗藥性是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而農藥行業結構將在服務于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調整。今年乃至今后3年內,在3大類農藥中,殺蟲劑競爭激烈,除草劑中非選擇性量不斷增大,殺菌劑在穩定中發展。
通過對近5年國內農藥市場需求變化分析,與會專家認為,近3年國內市場對農藥的需求總量不會大起大落,但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需求比例將出現較大變化。上海農藥研究所張一賓教授告訴記者,根據目前得到的統計數據,今年農藥使用總量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出口增速也在放緩,生產總量有所增長,農藥市場依然是供過于求,但是農藥結構調整更趨合理。今年是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第一年,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通過篩選、示范,推薦了29個品種和32項配套應用技術作為替代品種和使用技術,但在這些品種中缺少真正的拳頭產品。
張一賓認為,今后3年殺蟲劑市場將呈諸侯混戰局面,企業間競爭激烈。近年來,南方一些稻區褐飛虱、白背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的蟲源地面積擴大,殺蟲劑需求呈現波動態勢。在新產品、新技術尚未完全得到消費者認可之前,菊酯類、有機類產品仍唱主角,吡蟲啉需求量還將有所增加。而由于蔬菜和水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殺菌劑今年的用量是穩中有升,但增幅不大。由于國內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免耕等農業耕作技術的推廣等帶動了除草劑消費增長,其中非選擇性除草劑需求量增長明顯。除草劑需求增長速度在3大類農藥中當屬最快。如東三省中大豆封閉除草劑、玉米田苗后除草劑用量有所上升,草甘膦需求量在全球范圍穩中有升。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梁桂梅副處長認為,近年來,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使農民收入顯著提高,促使農民加大對農藥的投入,拉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需求量的增長。農藥產品結構必將圍繞農業生產不斷調整。業內專家也認為,隨著種植技術的多樣化、農民施藥技術的提高以及預測手段的先進化,在未來幾年中,農藥需求量基本維持在30萬噸左右(折純下同),3大類農藥中,殺蟲劑所占份額將有所下降,除草劑和殺菌劑市場需求空間有所提升趨勢。 在此次全國農藥需求預測會商會上,與會專家建議,應進一步規范農藥需求量的統計方法。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唐啟義教授說,國內農業生產每年農藥使用量已超過30萬噸,農藥防治使全國每年挽回糧食損失5400萬噸。但過量地使用農藥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準確的農藥市場預測對保證國家糧食生產安全、科學制定農藥政策、農藥企業科學決策、合理調整農藥產品和產業結構均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