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農藥商品名稱“貓膩”太多,“一藥多名”現象十分突出。同一種農藥通用名只有一個,但不同廠家卻起了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如同樣一個藥劑吡蟲啉,就有“殺手”、“硬邦邦”、“死翹翹”、“一掃除”等700多個商品名出現在柜臺上。不要說農民,就是從事農藥研究的人也搞不清楚。
市場競爭激烈,給農藥起個奪人眼球的商品名,便成了某些企業打開市場的一個渠道。農藥生產本是支農行業,但濫用華而不實的商品名,帶來的卻是坑農害農的惡果。據各地植保站反映,由于農民不清楚農藥專業術語,很容易上商品名的當,有的花了大價錢買了普通藥,還有的重復購買和使用了成分相同的農藥。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冠以漂亮商品名的農藥防治病蟲害效果極差,給農民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如去年浙江山區的蠶農給桑樹用過一種農藥,商品名稱是新的,但里面添加了高毒違禁農藥,農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后大量桑蠶死亡。
為此,農業部下決心進行改革,按照農業部新的管理規定,從今年1月8日起,農業部停止批準農藥商品名稱,自7月1日起,生產的農藥產品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稱;農藥名稱一律使用通用名或簡化通用名稱,直接使用的衛生農藥以功能描述詞語和劑型作為產品名稱。預計新規定實施到位后,農藥產品名稱可由目前的1.6萬個減少到1700個。
取消了商品名,雖然對那些靠忽悠消費者生存的農藥企業有很大影響,但對優勢企業及農藥行業的整體發展卻是大大利好。首先,那些守法的、以質量求生存的農藥企業的利益得到了保護。農藥名稱規范了,農藥的價格和質量都能夠穩定和規范下來,有利于企業樹立品牌。比如把草甘膦的商品名“農達”、“鎮草寧”、“奔達”、“草克靈”等都取消,廣大消費者會從草甘膦的質量出發記企業和商標名稱,如“新安草甘膦”、“江山草甘膦”、“華星草甘膦”等。同時,所有相同產品的廠家都在統一起跑線上比質量、比服務,有利于企業間進行良性競爭。守法企業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去宣傳,搞促銷,與靠商品名過日子的企業競爭,可以進一步搞好技術革新,節能降耗,提高質量。
總之,取消了商品名,實行一藥一名,才能還農藥本來面目,才能真正凈化農藥市場,給消費者創造一個放心的用藥環境,也給企業開辟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