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化肥價格監管,穩定化肥價格,并明確表示,中央管理的化肥企業不得提價。證券分析師認為,此舉是通過控制生產資料價格來緩解農產品(31.04,0.19,0.62%,吧)價格上漲的壓力,并為高企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降溫。 
  國家發改委強調,中央管理的大型企業生產的尿素出廠價格不作調整;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的尿素、磷酸二銨、復合肥等化肥出廠價格,因成本上升確需調整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嚴格審核成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價格;未納入價格管理范圍的化肥出廠價格,繼續按規定實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制度。 
  此外,對化肥批發零售環節繼續實行進銷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價管理,化肥從出廠到零售環節順加的綜合差率原則上不得超過7%。 
  國泰君安化工行業分析師魏濤向早報記者表示,此舉對化肥行業造成一定影響。“目前氮肥的成本價約在每噸1500元,而2007年以來,包括煤炭在內的原材料上漲較快,行業平均成本上漲100元,化肥企業不得提價,使得公司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魏濤認為,本次抑制化肥價格漲價目的在于控制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減緩了農產品漲價的壓力,為當前高企的CPI降溫。“作為對生產企業的補償,為企業生產所提供的電力、天然氣也實行了限價。” 
  “限價措施一直都有,關鍵看未來如何監管,實際上一些地方的化肥價格仍在漲。此外,出口也是很關鍵的因素,目前國際市場的化肥價格在每噸3000元以上,如果國內化肥價格過低,沿海的化肥企業必然加大出口,使得國內市場供應相對緊張。”魏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