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南省唐河縣農資市場的調查
寒冬臘月,本是農資市場的購銷淡季,但筆者在河南省唐河縣農資市場調查時看到,各處購銷網點不僅沒有門庭冷落車馬稀,而且光顧的農民走馬燈似的來了一撥又一撥,整個市場出現了難得的“牛市”。通過在不同地方和農民不停地攀談,筆者對這種“反常現象”有了深層的“正面解讀”。 消費熱點:給土地過個豐裕年 過了臘月上旬,按照習俗唐河農民都要為過年作準備了。一大早,張店鎮牛莊村農民牛廣卿便前去趕集,不過他沒到主街區買家用品,而是到更遠一點的農資商店去買微量元素專用肥。 “人過年重要,莊稼過年更重要哩。”牛廣卿說,“今年俺種了四個棚的脫毒草莓,春節是上市旺季。專家說,補充點微量元素果品好,賣相好,還能提高坐果率。這不,我就趕著來買了,就算是給草莓過個年。” 給作物過個年,給土地備年貨。這在當地幾乎成了大多數農民臘月的必辦事,在他們的理念里,人對地多好地就有多少回報,所以通過選購急需或備用的農資培肥地力,不僅必要而且重要。 農民搶購,農資熱銷。在唐河縣,已經成為新年里最搶眼的一道風景。 消費亮點:新型農資農家首選 “熊經理,你給俺推薦一下,看哪種肥料不容易泄底氣,殘留又少。” “你用澳佳復合肥吧,那肥料是綠色無污染、無殘留的,價錢又不貴,包你用了滿意。” 這是城郊鄉化肥經銷商熊定國和權莊村農民權玉敏的一段對話。據熊定國介紹,過去農民買肥料都很單一,不管適用不適用,買了就上地,結果不是肥料養分流失,就是肥不對地害了莊稼苗,有時還造成土壤板結。現在不一樣了,莊稼地有專家把脈,缺啥補啥,農民買肥講究多了。 在唐河農資市場,綠色肥料、低殘留藥物等新型農資成了農民的新寵。隨著配方施肥等各類農資使用手段的普及,買最合適、最環保、最長效、最經濟的新型農資,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最基本的需要了。 消費亮點折射市場走向,唐河的農資經銷商們也積極迎合消費需求,新型農資的引進量達到了進貨總量的53%。 消費支點:好政策壯了農民膽 農資市場熱的出現,惠農政策是消費支點。唐河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對糧棉油等種植項目的持續補貼,使原本就干勁十足的唐河農民膽氣更壯。上屯鎮種糧大戶楊繼學,今年種了1000多畝小麥,對農資的需求量自然為數不少,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指揮工人們向卡車上裝化肥。他高興地說:“我可是農資城里的大客戶,用的肥料都是整車拉。” 據了解,唐河農民種糧的綜合補貼每畝有50多元,再加上免除的農業稅,增收幅度讓農民特別滿意,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200元。富起來的農民沒有了惜投心理,想著法的加大土地投入,農資市場的紅火就成了必然。 “國家政策好,地再種不好,沒法給國家交代。”源潭鎮種糧大戶黨永德說,“我那100多畝地,年前投入一畝就有150塊,有了這些農資,今年豐收有盼頭了。” 消費難點:價格平穩是新期盼 紅紅火火的農資市場也有農民喜悅背后的隱憂。郭灘鎮李莊村農民王金鳳屈指算了一下:近來物價漲了,化肥也漲了,糧食價格論毛論分漲,價格基本如意,可農資價格一漲都是十元十元漲,使大伙經濟上負擔重了。 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農資價格上漲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但價格趨穩成了農民最大的心愿。蒼臺鎮郜河村農民陳海林說:“現在收入增加快,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上漲的物價‘吃’掉了,其中農資漲價過快是主要部分。” 新(xin)年(nian)新(xin)期盼,唐河農民的想(xiang)法也(ye)(ye)是全(quan)國(guo)農民的共同心愿。但無論怎樣,農民對土(tu)地的投(tou)資熱情不會(hui)減弱,農資市場(chang)的繁榮(rong)也(ye)(ye)會(hui)風采(cai)依(yi)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