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業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和化肥生產與使用大國,被稱為“人類糧食的糧食”的化肥在我國糧食生產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資料顯示,發展中國家化肥對糧食總產的貢獻率可達30% ~31% 。化肥不僅是糧食的“糧食”,也是人類營養結構改善的重要保證。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化肥施用提供了人類需要氮素的40% ,而我國這一比例達到了54% 。同時,化肥產業關系農民增收大計。2005 年,由于化肥價格增長,三大糧食作物化肥投入增加了13.13 元/畝,從而造成糧食生產利潤下降35.6% ,因此,化肥成為影響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
同時,化肥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危害”:養分利用率低下的浪費問題,造成生產原料與社會能源矛盾加劇的問題,尤其是對環境帶來壓力,化肥加劇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更是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目前,國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與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戰略,這不僅是根據本國經濟與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人類發展需要面對的問題。
發展緩控釋肥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緩控釋肥料能夠解決作物需肥關鍵期即需肥高峰期的問題,雖然在作物苗期控釋肥料只緩慢釋放養分,防止了肥料濃度過高“燒苗”和養分的損失,但等到作物生長快速期需要大量養分和需肥高峰時,控釋肥料的養分釋放也迅速加快,這就達到了養分的供需平衡。而且緩控釋肥施用對植物很安全,不會造成燒根、燒苗的現象,同時減少了施肥次數,節約了用工成本。
緩控釋肥料作為一種高新技術產品,利用控制養分的釋放時間與速度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難題,這樣就可使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也就節約了大量的化肥生產原料,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資源。同時,可減少氮素的流失與揮發,對保護大氣和水資源,減少污染,尤其是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有著重要作用。
大量實驗數據表明,緩控釋肥料可將化肥利用率由原來的30% ~35% 提高1 倍以上,氮肥損失率顯著降低,可節約氮肥用量30% ~50% 。僅氮肥一項,每年就可節約300 萬噸以上,解決資金近百億元,降低大量的煤電、天然氣等社會資源。而且緩控釋肥料可改善土壤結構,減少肥料對土壤、地下水、空氣的污染而導致的生態環境的破壞。緩控釋肥的施用可以防止農作物對氮素的過量吸收,對抑制病害和改善品質有一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