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一
磷肥敏感作物優先施用
將現有磷肥優先應用在大豆、果蔬、麻類等對磷肥敏感的作物上,統籌規劃,科學調控。并優先應用在磷肥缺乏的白漿土、鹽堿地、北部冷涼黑土、低洼地、中低產田等地塊上。對普通地塊土壤活性P>20mg/kg的可少施1/2的磷肥,黑土平地有效P>15mg/kg的可少施1/3的磷肥。
建議二
調整種植結構減少磷肥需求量
多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等對磷肥不敏感作物,減少磷肥施用量。同時, 擴大肥源,充分利用有機肥,可采取有機無機混施、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等各項措施,合理配比氮磷鉀,發揮磷肥效力,保證作物生產優質高效。
建議三
科學施用磷肥減少浪費
專家建議,通過平衡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增施中微量元素,合理使用現有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通過施用解磷菌等措施充分活化積累在土壤中的磷素,促進土壤中有效磷的釋放,保證作物生長發育需要;采用集中施底肥(條施、穴施、水施)的方法,減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采取葉面噴施磷肥,提高磷肥使用效率。各種作物育苗階段必須保證磷肥供給充足。
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提出,今年要特別注意加強田間管理,各作物苗期必須加強管理,采取地膜覆蓋等措施提高土壤溫度,采取深松整地、深松耕地等農藝措施,充分釋放并利用土壤中的磷素資源,促進作物生長。同時,作物在有限磷肥前提下,要區別對待,掌控關鍵生長期對磷素的需求。
新聞鏈接 主要作物如何施磷肥?
水稻:對磷不敏感,但磷肥對水稻的苗期發育、抗病性、籽粒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育秧期必須保證施足磷肥。5年以上的老稻田可通過春早翻地、曬伐,活化土壤中的磷。減少磷的施用量,可按以往年用量的2/3施用。對少施磷肥的地塊,要注意預防稻瘟病。
玉米:對磷肥的需要比氮、鉀肥少,但磷肥對玉米生長非常重要,玉米苗期對磷肥最敏感。南部地區可采用水施二銨坐水種的辦法,磷肥減少1/2的用量。不要過早播種,切忌選擇過晚熟品種。在早期加強田間管理,提高地溫,促進磷的吸收。
大豆:需磷較多的作物,缺磷可導致大豆根系發育不良,籽粒不飽滿。專家建議,側深集中施用磷肥提高利用率。增施有機肥,增加有機肥和無機肥的混合施用。施用解磷細菌,促進土壤中固定磷的釋放。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深松中耕除草,促進根系生長。
小麥:對磷敏感作物,缺磷可導致植株生長矮小、空癟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可選用龍麥26、龍麥30、克旱10、克旱19、龍輻麥15、龍輻麥17等磷高效品種。采取輪作倒茬、精量播種、苗期鎮壓、壯根強稈等措施,緩解由于磷素缺乏所造成的影響。
馬鈴薯:對磷素的需要雖然較少,但磷對增加馬鈴薯淀粉含量、促進根系生長發育、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議增施含磷高的有機肥,如草木灰、雞糞腐熟肥等。在提高整地水平的同時,采取適時播種、增施葉面肥等措施解決磷素供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