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春耕化肥供應基本能滿足需求,但與去年2月相比,今年2月下旬尿素上漲50%,磷肥上漲80%,鉀肥甚至翻番。照此計算,每畝地的用肥成本增加20多元。市農業局一負責人說:“控制化肥漲價,還需多管齊下。”
影響:大戶重于散戶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現在肥價一天一個樣,我心都揪緊了!”說起肥價,合川區渭沱鎮的種糧大戶鄭元坤直叫苦。今年他包了138畝田,另代耕200畝。按原來每畝施50公斤碳銨的標準,今年他需要購買17噸碳銨。
鄭元坤介紹,去年春耕時,50公斤裝的碳銨只要25元;今年春節前本是用肥淡季,但價格是不降反升,沖至30元;2月底,又漲了3元,現在攀升至35元了。“曉得價格在35元是不是就能‘剎住車’喲?”鄭元坤說。
市農業局糧油處副處長任軍說,與散戶種糧為自食不同,種糧大戶主要通過賣商品糧獲取收益,對農資的投入較大。由于大戶承擔著保障城市口糧供應的重任,以化肥為主的農資漲價在沖擊大戶的種糧效益的同時,也影響到糧食安全。
原因:三方拉動
今年化肥漲價勢頭為何如此兇猛?
“是原料價格拉著我們的出廠價在漲。”采訪中,一些化肥生產企業紛紛叫苦。據了解,生產化肥的電煤氣、硫磺、硝酸等價格不斷上漲,其中用于磷肥生產的硫磺已由2006年的每噸800元上漲到目前的每噸4000元;而生產鉀肥用的原料60%以上來自國外,受國際肥價上揚的影響,鉀肥銷售價達到每噸3200元,上漲幅度達31.4%。
同時,經銷環節過多、層層加價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供不應求是抬升肥價的重要因素。”市社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渝陵說,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的政策傾斜、對農民的扶持,尤其是去年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也使得對肥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供不應求便為漲價提供了空間。
應對:還需多管齊下
平抑化肥價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已成當務之急。
市農技總站書記袁德勝稱,目前我市農民施用化肥存在誤區,化肥的實際使用率只有30%,因此可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化肥使用效率;通過秸稈還田減少用肥量,每畝可少施一半的化肥,相當于每畝可節約15元錢。
市供銷總社副主任王樹興說,他們已要求各區縣供銷社嚴守國家規定的化肥在流通領域的差率管理,嚴禁搭車漲價、跟風漲價。他表示,目前供銷系統在積極與化肥生產企業聯合,實行產銷一條龍,減少銷售環節,降低農民購肥成本。
王樹興則透露,淡儲旺供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肥價,尤其是今年由政府貼息的近10萬噸化肥,為農民節約了1300余萬元。明年,市供銷總社將加大淡儲旺供力度,爭取淡儲8萬噸尿素、5萬噸碳銨,讓農民用上充足而價廉的化肥。
“通過平抑肥價,能有效遏制糧價上漲,防止物價螺旋上升式地往上漲。”王渝陵說,今年國家對農資綜合補貼有明顯增加,對農民種糧也是個利好消息。
他還認為,遏制農資價格漲勢前提是遵循市場規律,但面對農資這樣事關農民利益和糧食生產的特殊商品,政府應有所作為。他建議,政府可將農資列入價格臨時干預機制內容,在春耕等農業重要時節對部分農資品種的價格進行適度控制;平時則可動用政策、稅收等手段,在照顧到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利潤的同時,降低農業投入成本,保護種糧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