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菜價下半年再不漲,真種不下去了。”昨天(24日)下午,多位菜農向記者吐苦水。記者調查發現,春節后,農資價格不斷上漲,且凍災影響結束后,蔬菜生產恢復正常,葉菜價格持續下跌。有業內人士稱,廣州菜價年內不會大范圍上漲。
菜價高,菜農樂、市民憂;菜價低,菜農憂、市民樂。
化肥價格普漲三成左右
昨天下午,從化一家農資店老板陳少軍告訴記者,近來化肥價格漲勢迅猛,以番禺某企業生產的復合肥為例,去年底每袋售價僅為130元,目前已飆升至170元;挪威某品牌復合肥漲價更為離譜,去年每袋只賣160多元,如今已漲至260元以上,“聽說4月1日后進貨價還要漲”。
海珠區瀝胺市場一位菜販說,隨著凍災影響結束,蔬菜生產恢復,菜價連日來持續下跌。以生菜為例,批發價曾一度升至每斤一元,但昨日價格又恢復至0.4—0.5元之間。
在番禺區沙涌村種菜的一位郭姓菜農說,化肥價格漲得厲害,他已開始選擇有效成分含量低、價格也普遍偏低的肥料。“名牌、含量高的化肥都買不起,菜價要是再不漲,下半年真沒辦法做下去了。”他說,周圍不少外地菜農都在觀望菜價,若化肥漲勢得不到遏止,菜價又升不上去,“就要考慮轉行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廣州市每日消耗的蔬菜中,產自本地的不足三成,因此,本地的生產狀況對廣州蔬菜安全影響不大。
有業內人士介紹,每年的四五月是蔬菜的“春淡”期,預計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屆時蔬菜價格會小范圍上升,不過,空缺的是瓜豆類蔬菜,生菜等葉菜的價格難有較大升幅。“瓜豆和葉菜一直是互補的,廣州的瓜豆主要來自海南和云南,前段凍災的時候起到了彌補葉菜不足的作用。”
菜價年內波動趨緩
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黎家健昨日表示,廣州菜價年內或有某幾種蔬菜在特定時期有小幅波動,但整體難有大范圍上漲。
他說,廣州蔬菜市場是“小生產,大流通”,僅江南果菜市場一地就吸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從全國范圍來看,蔬菜供應整體上是供大于求,只有某一種蔬菜供貨不足時才會漲價,比如下大雨的時候,但生產和流通會很快恢復,不會出現價格的大范圍波動。”
據介紹,江南果菜市場每天流通果菜約為7000噸,占廣州全市每日果菜消費量的70%,該市場被稱為廣州果菜價格的“晴雨表”。
記者了解到,蔬菜價格波動除了受天氣影響外,更大原因在流通渠道。有業內人士介紹,蔬菜經過的流通環節越多,價格越高,造成“兩頭叫,中間笑”的格局。目前,蔬菜進入城市市場的流通環節一般為三四個,外運菜則達五個以上。“在每個環節,價格都會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有所變化,但受益最大的不是農民。”
番禺區一位菜農說,他昨天凌晨到清河市場賣菜,生菜批發給小販的價格是0.47元。幾個小時后,記者在崗頂肉菜市場多家攤位發現,生菜價格普遍在1.5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