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連續幾輪調價后,如今廣東化肥市場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肥價上漲,種植成本劇增,農民該如何應對?企業需要怎樣迎合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肥料產品?
農業專家和肥料生產廠家紛紛獻策:“蔬菜、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可少施磷肥,合理補充氮鉀肥。”農業專家如是建議農民。
“目前,許多農民在種植水稻、蔬菜施用單質肥料時,幾乎都會施大量磷肥,這已成為一種習慣。”廣東省土肥研究所徐培智研究員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當前農民施肥中存在的最大誤區。他說,其實,許多作物如水稻、蔬菜和玉米等,除苗期需少許磷肥外,中后期基本以氮肥為主,兼施適量鉀肥,磷素作用不大,對作物產量和品質影響不明顯。
徐培智說,特別在富磷的珠三角菜區,菜地磷素含量平均200ppm以上,完全可以幾年不施磷肥。如果大量施磷肥或施用3個15、3個16或3個17等通用型復合肥,以及高磷含量復合肥,無疑造成極大浪費。
復合肥濃度越高越好嗎?其實不然,反而會悖于作物需肥規律,造成肥料浪費和環境污染。有專家指出,分析當前廣東年施650萬噸肥料的狀況,平均肥料利用率還不到30%。表明肥料使用仍處于利用率低、浪費嚴重階段。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去年由于農民過量使用、浪費等,直接導致每畝耕地施肥成本增加10多元。
“如果地表撒施改為挖穴深施,肥料利用率可提高10%~20%。”徐培智研究員透露,地表撒施主要是氮素揮發嚴重,致使利用率大為降低。尤其是旱季,撒施肥料根本起不到作用;在雨季,土壤水分過于飽和,撒施后吸收不充分,亦會造成浪費。因此,他建議,復合肥還是采用科學的溝施或穴施。
徐培智研究員表示,雖然溝施或穴施比撒施利用率更高,但他較推崇當前部分地區已推廣的沖施肥料技術,這種技術比溝施或穴施節省肥料10%以上。他說,在湛江地區,許多蕉農已應用沖施肥料技術。他們將肥料溶解后,通過簡易噴灌帶澆灌到蕉樹上。它優點在于,投入不算大,且養分釋放均勻,節省肥料和人工。這種技術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滴灌施肥技術。
不過,他認為,沖施技術的肥料產品最好為粉狀,但目前市場上仍以顆粒狀為主。復合肥原料本來是粒狀,需磨碎成粉造粒,最后還是要溶解后沖施,這是一種資源浪費,增加了肥料成本。
此外,專家建議,在當前磷肥價格高漲、磷肥資源不足情況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節省磷肥和提高磷肥利用率,才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例如作物磷營養臨界期在生育前期,磷肥應提倡早施,盡量作基肥、種肥、秧田和苗床施肥、蘸秧根和早期追肥,采用集中條施或穴施,以提高磷肥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