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農藥產品一律使用通用名稱
以往一種農藥產品有多個名稱,在一個商品名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換用另一個商品名,以混淆購買者的視覺,達到變相漲價目的,如今這種狀況有望得到徹底改變。根據有關規定,從7月1日起,農藥生產企業生產的農藥產品一律使用通用名稱或簡化通用名稱,而不得使用商品名稱。
“主要是為了解決農藥名稱命名五花八門和標簽管理不規范的現象。”昨日,市農業局執法支隊長潘義富介紹,目前農藥登記管理存在混亂現象,一方面是農藥名稱命名“一藥多名”,由于現行農藥法規缺乏具體規范,農藥產品可以使用三種名稱,即通用名稱、商品名稱、注冊商標名稱。許多企業為達到變相漲價目的,編造了五花八門的商品名,以蒙騙消費者。譬如殺蟲劑吡蟲啉,就有生產廠家自己命名的“吡蟲林”、”吡蟲靈”、“吡蟲凈”、“吡蟲清”等等商品名,數量多達700多個。此外,為達到混淆購買者視覺,部分農藥企業在標簽管理使用上也不夠規范,將商品名標注得十分醒目,而將通用名印得很小,甚至連農技人員都難以辨認產品的名稱和特性。
據了解,根據農業部出臺的相關規定,今后農藥一律以功能描述詞語和劑型作為產品名稱,不得使用商品名稱。為確保該項規定的實施,國家有關部門已停止批準農藥商品名稱,并對農藥名稱等重要信息的標注位置及其字體大小作了嚴格的規定。此外,對農藥有效成分含量的標注也作了規定,要求除標注主要成分外,必須標明所有成分含量,還使用者知情權,確保農產品安全。
潘義富介紹,農藥名稱命名規定正式實施后,我市農資市場將得到有效整頓。原來市場上殺螨劑、殺蟲劑、殺菌劑三大類藥劑的名稱多達2000多個,經過規范整頓,將銳減至100個。同時,也提醒廣大農民朋友,由于農藥名稱命名規范時間從7月1日正式開始,在此之前,農藥名稱為商品名的標簽仍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