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國際鉀肥價格談判正吸引著諸多投資者的關注。從已經收官的印俄兩國簽署的鉀肥價格出口合同來看,價格的大幅上揚已經暗示隨后中俄鉀肥談判結果。
從三月底開始,2008年國際鉀肥合同價格陸續進入談判階段。
日前,國際鉀肥巨頭俄羅斯BPC已和印度最大進口商IPL達成協議,進口鉀肥價格由2007年的375美元/噸上漲至2008年的625美元/噸,合同數量為75萬噸,執行期限為2008年5月到2009年3月。
按照往年慣例,印度一向先于中國與BPC簽署鉀肥合同協議,先期簽署的合同價格對中方形成一種影射。從2003年開始,外方就以東南亞及西亞地區的國際行情為由,不斷提出漲價要求,使這些地區的鉀肥進口合同價格成為中國鉀肥進口的'標桿'。
目前東南亞氯化鉀到岸價已經達到600美元,而我國今年一月份進口的氯化鉀平均價格僅311美元,遠低于其他地區。因此在今年鉀肥價格談判中,價格大幅上漲不可避免。
據悉,國際鉀肥產能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和俄羅斯兩國,全球近70%的鉀肥產能主要靠Campotex和Potash等公司提供。2007年,我國進口氯化鉀941.3萬噸,同比增33.5%,占當年化肥進口總量的80.6%。大量的依賴進口使得業內人士對今年或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鉀肥價格持繼續看漲的觀點。
隨著國內農作物種植面積的增長,未來幾年國內鉀肥需求將呈現較快增長速度。而在供給方面,除了青海鹽湖鉀肥擴建工程、中信國安鉀鹽工程以及新疆羅布湖鉀鹽工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產能擴張,我國鉀肥仍將主要依靠進口。由于目前國際鉀肥公司對中國的鉀肥出口價格低于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價格,因而,這些鉀肥公司將在未來幾年不斷提高對中國的出口價格。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由于我國鉀肥長期依賴進口,對外依存高達三分之二,未來國內鉀肥供應持續偏緊。預期今年各主要鉀肥生產國將利用資源優勢,上調對中國的鉀肥出口價格,在此背景下,國內廠家也必將繼續上調鉀肥出廠價。
據悉,中方與BPC之間的談判,由于'兩會'的召開而暫時延至4月份,按照慣例,中方與BPC在FMB期間將有實質性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