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4月17日宣布,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作出決定,今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國內用肥旺季內,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此次加征特別出口關稅后,我國化肥出口稅率將提高到100%~135%不等。
此項政策出臺后,許多化肥人士都感到很悲觀,認為出口大門被徹底堵上了,化肥企業的日子更加難過了。然而,業內有關人士卻從這項政策中看到了一個新機遇,這就是直接到國外去建化肥廠。
近年來,由于受到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化肥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國際糧價上漲、需求拉動的影響,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我國化肥出口量也隨之大幅增加。今年前兩個月尿素出口171萬噸,同比增加250%,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分別出口25.9萬噸和3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0%和130%。國家從保障國內化肥供給以及控制能源出口(化肥是高耗能產品)的角度出發,對化肥出口采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這次加收100%特別關稅的舉措則是一記重拳。如果說以前化肥出口還留了條'縫',現在則是把這條'縫'也給堵上了。國家的意圖非常明確,在旺季時不讓化肥出口。對此,化肥企業應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給予充分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通過近幾年的大量出口和市場開拓,我國產品在國際化肥市場上的地位在迅速上升,擁有廣泛的市場基礎和強大的競爭力,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如果僅僅因為國內嚴格限制出口,而將國際市場白白丟掉實在可惜。業內專家提出,在此情況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直接去國外辦廠,利用國外豐富的天然氣、煤炭、磷鉀礦資源進行生產,然后再利用國外巨大的市場資源進行銷售,從中賺取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這對減少我國的能源消耗,更為有效地占領國際市場,以及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同時,這種方式也是非常可行的。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同時也是生產化肥種類最多的國家,以尿素為例,氣頭、煤頭、油頭,我們國家全部都有,氮、磷、鉀、復合肥生產技術都比較成熟而且較為先進,在國外辦廠具有較強的實力。
近些年來,我國已有部分化肥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走在前列,走出國門,在國外直接辦廠,具體方式有獨資、與所在國企業合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但總體來看,規模不大,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當前,國家征收高額化肥出口關稅為國外辦廠提供了契機,那些有遠見、有眼光的企業會抓住這一契機,大膽走出國門,掀起一個在國外辦化肥企業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