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召開的氮肥行業工作會議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企業對不斷上漲的煤炭價格的恐慌。
由于能源結構和歷史發展的原因,以煤炭為原料生產氮肥是中國氮肥企業的特色之一。近兩年隨著世界石油、天然氣價格的大幅度上升及國內煤化工熱的興起,以煤為原料的氮肥企業快速發展,以尿素生產為例,目前國內以煤為原料的尿素產量占全國尿素總產量的68.5%。
作為化工產品的原料,國內煤炭一直以價格相對低廉、資源相對充裕而被看好。正因如此,才有了前段時間的煤化工產業大發展。有統計資料表明,國內氮肥行業全年用煤量約在9000萬噸左右。但近一兩年來,煤炭價格快速升高已經成了讓人最為頭疼的話題,氮肥原料煤的價格已經從每噸400元左右上升到1000元左右,而西北地區的寧夏白煤,則在今年之內從每噸600多元上升到1300元。
煤炭成本在氮肥生產成本中占據最主要部分,煤炭價格的快速上升無疑給氮肥企業帶來了很大負擔。面對國家穩定糧食價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宏觀政策,企業十分理解國家制定尿素最高出廠價的初衷。但一頭是無約束的原料價格,一頭是政策限定的產品價格,企業確實難上加難。
面對無限制上漲的原料煤價,有關部門應當制定配套措施。否則,不論是一些企業停產造成供應量減少,還是煤價帶動肥料價上揚,都會影響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