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成為焦點,“糧食的糧食”肥料價格的暴漲也備受關注。昨天在上海召開的2008年首屆世界鉀鹽大會上,相關權威人士憂慮鉀肥上漲的價格傳導力將影響到國內糧食產量。
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家海稱,35%-40%的糧食產量是由增施化肥取得的。“農民也知道鉀肥能提升產量,但確實沒有購買力了。”浙江聯大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榮華說,去年紅色氯化鉀賣1800元每噸,如今已經是4700元。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調查,中國土壤缺鉀現象正從南方向北方擴展,缺鉀面積也逐年增大,缺鉀已成為許多地區農作物增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更另指出,如果缺少鉀肥,不會對農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但影響品質和產量在所難免。
目前中國對鉀鹽產品年消耗量已達1100余萬噸,但70%依賴進口。而賣方高度壟斷,北美的Conpotex銷售公司和前蘇聯地區幾家公司組成的BPC銷售聯盟,這兩者分別占世界鉀肥產能的42%、33%,進口鉀肥的價格已主導國內鉀肥的價格。
4月15日,中國與BPC銷售聯盟最終達成每噸鉀肥上漲400美元至643美元的協議。如今,這一挑戰農業承受能力的價格傳導到下游,諸多化肥企業抱怨,由于農民買不起肥料,已經導致企業銷量銳減。山東臨沂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運生表示,根據他在臨沂地區的市場調研,年產能3萬-5萬噸的小肥料企業有60%處于停產狀態,年產10萬-20萬噸的開工率不到40%,年產50萬噸以上的企業減量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