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上海舉行的2008首屆世界鉀鹽大會上,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查中心副主任商照聰提出,針對目前鉀肥市場存在的假肥劣肥充斥市場、有限資源野蠻無序開采的問題,我國有必要將鉀肥產品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加強鉀肥生產和市場監管。
鉀肥是作物 三大營養元素的提供者,隨著氮、磷肥產量和用量的增加,鉀肥在增產保質方面的作用愈發明顯。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我國的鉀肥企業數量從十幾家發展到100多家,產量更是增長了幾十倍,僅氯化鉀年產量就超過250萬噸。但喜中有憂,伴隨市場化而來的諸多問題,對于培養規范有序的鉀肥市場和合理利用鉀礦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沖擊。
商照聰認為,現在開始將鉀肥產品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是適時和合理的。因為,早在1984年,國務院將化肥產品中的磷肥和復混肥料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時,鉀肥企業只是鳳毛麟角。但隨著中國農業對鉀肥需求的不斷增加,在企業數量和規模擴大的同時,一批不法廠商開始制假售假。許多企業在包裝袋上標注的企業名稱子虛烏有,執法部門無法找到生產企業進行處罰。因此,建立鉀肥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將有助于追根溯源,加強鉀肥生產監管,從制度上督促產品質量提高。
另一方面,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還有助于梳理我國目前各類鉀肥產品的生產工藝,倡導低耗高效節能的先進生產工藝,鼓勵鉀礦貧礦和富礦的綜合利用,淘汰污染環境、資源利用率低的落后生產工藝,禁止對富礦的低效率濫采濫用,實現中國鉀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技術上降低不合格產品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