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達了關于有機肥產品免征增值稅的通知,中國有機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博導沈其榮教授預計,中國今后的肥料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會有明顯的改善。
有機(類)肥料是指含有機成分的一類肥料,主要包括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微生物有機肥、堆肥生防劑等肥料產品。
目前化肥價格高企,農民過量施用化肥現象普遍,而傳統意義上的有機肥已經變成了固體有機廢棄物,大量的有機肥養分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這是業界必須正視的問題。發展有機(類)肥料產業,一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農產品品質,減少或部分替代化學肥料;二是充分利用中國大量的有機養分資源,從而有效消納固體有機廢棄物,是兼顧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雙重目的的有效途徑。
施用商品有機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據調查,經濟發達國家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在2.5%以上,發展中國家的土壤有機質在1%~2%,經濟不發達國家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多在1%以下。施用有機肥料是提高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途徑。但目前中國農民已很少施用有機肥,這些有機肥已經成了固體有機廢棄物。中國每年產生的固體有機廢棄物養分資源為6000萬噸左右,其中農田利用不足20%,若將這些有機養分資源充分利用,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化肥投入,更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
有機無機復混肥應該成為中國21世紀肥料發展的主導產品。中國目前每年消耗化肥5000萬噸左右,是世界化肥消費第一大國,中國農業已完全依附于化肥投入。但是單一施用化肥(導致土壤肥力退化、肥料損失嚴重而污染環境、導致大量使用農藥)和單一施用有機肥(導致當季產量較施用化肥的明顯減產)都不是科學的用肥之道。今后中國的肥料發展方向絕對不應該是化肥一統天下,而應該是有機—無機復合肥與無機復合肥并駕齊驅,這才能使作物產量不減、農產品品質提高、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發展微生物有機肥是確保發展高效農業的關鍵途徑之一。中國的瓜果、蔬菜、煙草和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已接近4億畝次,這些經濟作物的連作障礙是集約化農業生產的瓶頸問題。研究結果表明,作物發生連作障礙的關鍵因素是由于連作作物分泌的特定物質導致土壤微生物區系失衡和對植物的毒害作用,連作障礙土壤中有益細菌優勢群落嚴重降低,而引起連作土傳病害的病原真菌群落明顯增加,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是施用微生物有機肥料。微生物有機肥是一類包含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種、并且生產工藝上有一個二次固體發酵階段的特殊有機肥料,它克服了傳統概念上的生物肥料的缺點(菌種含量高但有機物很少,僅作為一種接種劑),這些肥料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不僅能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而且通過足量的有機物質給功能微生物提供足夠的能源物質,使這些功能微生物在土壤中易于定植和繁殖,充分發揮其促進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刺激植物生長、拮抗某些土傳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利用固體有機廢棄物的最有效和最經濟的途徑就是直接或做成堆肥后施用于土壤,或是再加工成其他附加值更高的肥料產品,因此,快速堆肥技術是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關鍵,而堆肥起爆劑的應用和高效率的翻拋(供氧)設備是堆肥中最關鍵的兩個技術。國內就堆肥翻拋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比較落后,致使有機肥企業沒有經濟高效的翻拋設備。中國通過前幾年農業部948項目的支持,引進和研發了堆肥標準化工藝及其配套設備,其中條垛無槽式堆肥及其翻拋設備是核心,國內幾家有機肥企業采用后顯示能顯著提高堆肥效率,而且設備投入是國外設備的1/5~1/4,較過去國內堆肥固定資產的投入也少1/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