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其中廣西區是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廣東省是重要的輕工業基地,海南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根據統計數據,2005年耕地面積987.7萬公頃,占全國的7.6%,人口約1.82億人,其中鄉村人口占49.5%,全區人均耕地面積0.05公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0公頃)。2005年區域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95.6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0.0%,受臨海因素影響,淡水灌溉條件較差。化肥是華南區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品,化肥消費總量由1979年的136.9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565.5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5.6%,化肥供需穩定對于保證區域糧食生產的穩定、種植結構轉型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本文從區域農業生產、化肥消費、化肥市場供需平衡等角度對華南區化肥市場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調控策略,以期為制定合理的化肥管理政策和企業生產策略服務。
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種植結構正在由糧食經濟向果蔬經濟轉型。華南區地處中國熱帶地區,四季都有作物種植,農業耕地利用效率明顯高于其他區域。
根據統計數據,2005年華南區農業總播種面積達到1456.4萬公頃,占全國的9.4%,其中糧食作物達到814.78萬公頃,經濟作物達到776.25萬公頃。從不同作物播種面積看,糧食作物以稻谷、薯類為主,分別占到全國的19.9%、45.1%,產量分別達到2923.2萬噸、428.8萬噸;經濟作物以糖料、果園、蔬菜、茶園為主,播種面積分別占全國的62.0%、25.7%、17.3%、17.0%,甘蔗、水果的產量分別達到6641.2萬噸和2492.7萬噸。從區域內看,廣東、廣西是重要的農業大省,作物總播種面積分別占到區域播種面積的33.1%和44.6%,兩省無論在糧食作物還是在經濟作物種植上都要高于福建、海南兩省,福建省煙葉和茶園的播種面積分別占到全區播種面積的55.9%和67.6%,是我重要的煙草、茶葉生產區。從歷年華南農業種植結構看,華南地區種植結構變化比較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由1988年的71.3%降低到1995年的65.9%,2005年比例達到55.9%,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上升17.2%。不同省份間以福建、廣西變化最大。從主要栽種作物看,稻谷播種面積由1988年的743.26萬公頃減少到2005年的575萬公頃,小麥由16.83萬公頃減少到2.31萬公頃,豆類由72.85萬公頃減少到51.34萬公頃。而經濟作物中糖料由67.31萬公頃增加到97萬公頃,果園由104.66萬公頃增加到257.62萬公頃,蔬菜由1995年的189.32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306.16萬公頃。總體分析,糧食作物下降約180萬公頃,而經濟作物增長約290萬公頃,華南區正在逐步由糧食經濟向果蔬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化肥消費特點分析
鉀肥、復合肥快速增長,廣西區拉動區域化肥消費繼續增長
根據統計數據,2005年華南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省共消費化肥565.5萬噸,其中氮肥220.8萬噸,磷肥63.1萬噸,鉀肥119.0萬噸,復合肥162.6萬噸,氮磷鉀消費比例為1:0.51:0.62。從省份間看,廣東省是最大的氮肥消費省,占氮肥消費總量的42.5%;廣西是最大磷復肥與鉀肥消費省,消費量均占區域的40%左右。從歷年化肥消費情況看,化肥消費總量由1979年的136.9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565.5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5.6%。其中氮肥由97.5萬噸增長到220.8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3.2%;磷肥從1990年開始一直保持在60萬噸左右;鉀肥由10.2萬噸增長到119.0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10%;復合肥增長速度更快,由1980年的2.5萬噸增長到2005年162.6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17.4%。不同省份間化肥消費總量,以廣東、廣西最大,從增長情況看,除廣西以6.5%的速度增長外,其他省份在1998年以后基本處于平穩狀態。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