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顯示,我國磷礦儲量約為130億噸,雖然從儲量規模上看較為樂觀,但高品位的磷礦石僅占磷礦資源的20%左右,貧礦所占比重較大。這種資源結構現狀要求我們在使用磷資源時,要做到物有所值,物盡所用。
筆者認為,實現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當從源頭上的采富棄貧'開刀'。據專家介紹,我國每開采1噸磷礦石,就要丟棄7~8噸貧磷礦。這種采富棄貧的開采方式,既浪費了國家寶貴的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對此,筆者認為,要嚴把準入門檻,避免磷礦開采遍地開花的無序狀況。希望國家能夠出臺鼓勵使用中低品位磷礦的相關辦法,特別是在稅收上給予扶持,使開采者和使用者為使用中低品位磷礦而多支出的費用得到補償。同時設立國家專項資金支持技術創新,強化和加速研發中低品位磷礦的使用技術和先進工藝,從而盡快扭轉當前這種磷礦開采的浪費現象。
還要在整個磷產業鏈上精打細算,量材使用,避免浪費。目前,我國已經居世界磷產品生產和出口第一位,但總量上還是以初級低端產品為主,而食品級、醫藥級、電子級等產品比重不足10%,存在明顯的資源利用不合理現象。為此,在已經探明開采的磷礦中,我們應當把占總量20%的優質磷礦首先用于電爐黃磷加工,再以黃磷為原料進行下游高附加值的磷酸鹽和農藥產品加工,盡量做長做優產業鏈,發揮最大的資源優勢。同時應當避免用優質磷礦進行一般工業產品生產。
當前,農業對磷肥的依賴越來越大。近5年來,我國糧食增產了3660萬噸,這與化肥的支撐密不可分。2007年,我國的磷肥產量達到了1330萬噸,今后每年的增長都要超過10%以上。但能否解決好農業科學使用磷肥的問題,也是能否合理利用中低品位磷礦資源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