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在“漲”,化肥價格也不例外。2007年以來,硫磺價格出現暴漲,導致硫基磷肥的漲價。繼磷肥、鉀肥暴漲后,國內氮肥也出現了爆發式漲價,尿素等七八月間狂漲七八百元。8月上旬,國際化肥價格仍繼續保持上漲勢頭。近日央行發布的2008年7月份企業商品價格變動情況中,化肥價格較上月上升2.2%,較上年同期上升30.4%。
2007年我國已成為氮肥、磷肥的凈出口國。受國際能源、原材料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國內外化肥價格差距不斷擴大,拉動了化肥出口大幅增長。
過快的出口增長給化肥行業規模的高速增長帶來良機,同時也造成了國內部分地區、部分品種化肥供應緊張。近日,業內引發一系列爭吵,“有價無市危機論”、“糧食安全擔憂論”、“期待國家調控論”的聲音此起彼伏。
據了解,化肥價格暴漲,國內一些地區出現了農民“惜購”、少用化肥的局面。有關專家指出,這一現象引發的負面影響在今年秋糧收成上可能會有所體現。
國家相關部門沒有置若罔聞。化肥行業與其他相關行業間的利益關系面臨著重新調整的局面。日前,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出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情況的報告時提出,要嚴格控制化肥其原料出口,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力度,控制農資價格過快增長,努力穩定農業生產成本。
中國的化肥行業在最近10年經歷了一輪超速的發展。專家分析,引發企業生產成本上漲的關鍵因素是行業規模的過快增長,使得對資源類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造成原材料緊張和價格不斷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從產能來看,鉀肥、尿素、磷肥的新一輪產能釋放期在2009年底,因此,在農業進入景氣周期的情況下,未來一年內化肥企業將保持著較強的提價能力。
從企業角度來看,主要化肥原材料品種價格飛漲,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使得資源瓶頸矛盾日益突出。化肥企業要生存,提高價格也是無奈的選擇。
持續推高的化肥價格,也使農民的種植收益大幅下降,使國家對農業補貼的效果大打折扣。農民收入的降低進一步降低了農民擴大農業投入的信心,因此對農業生產資料主要是化肥的需求不斷下降。這種趨勢已經對化肥市場產生了顯著的擠壓作用。
國家為維護市場穩定,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對化肥的出口以及國內的流通實施了嚴格的限制和監管措施。4月17日,財政部出臺了在4月20日至9月30日期間所有出口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的政策。這是自2007年6月以來國家第四次調整化肥類產品的出口關稅,也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調整,基本上堵住了化肥出口的可能性。8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調整化肥類產品特別出口關稅的通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將從2008年9月1日起將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別出口關稅上調至150%,并實施至2008年12月31日。
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對維護“三農”利益、穩定國內化肥價格和促進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一系列的其他因素,導致化肥生產企業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一方面,這些扶持政策,以及對化肥生產能源價格、鐵路運輸價格、稅收等繼續給予優惠政策,給化肥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很難控制硫黃、鉀肥的進口價格,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過高且無法轉移。長此以往,將導致企業和農民兩敗俱傷。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應對化肥出口實行配額管理,即全盤考慮,統籌規劃,根據具體企業的實際產能發放年度出口計劃。在化肥旺季時征收高額出口關稅,確保內需,淡季時降低關稅鼓勵出口,緩解成本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