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10月初,山東等地的小麥就要開始播種了,又一個用肥高峰期即將到來。從目前的化肥市場形勢來看,今年秋播時節化肥依舊延續著高價,已經和高肥價相伴了一年的農民,只能改變自己的用肥習慣,力爭少投入多產出。
目前農民應對高肥價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減少用量。有的農民想著現在基肥少施點,等到明年小麥返青時,說不定化肥價格就降下來了,再依照價格情況適量多增加點追肥。還有的農民已開始尋找替代產品:一種是用單一元素肥代替復合肥,如用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配合使用;另一種則是用有機肥來代替化肥,近一年來圍繞著有機肥的各種概念肥料層出不窮就是一個證明。有機肥得以走俏,一是靠價格,二是靠“綠色”、“環保”等附加在有機肥身上的 “光環”。和同樣是50公斤的復合肥相比,有機無機復合肥每袋一般要便宜70元(含20%的氮磷鉀),單純的有機肥每袋則能便宜上百元。憑借著價格優勢,今年有機肥的風頭很盛,農民也在遲疑觀望中逐漸增加了有機肥的使用量。
農民降低化肥施用量的做法是迫不得已,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想不使用化肥又能高產是不現實的,要想莊稼高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科學用肥,特別是按土壤養分含量配方施肥,按照土壤缺啥就補啥的原則,就能用最少的肥料獲得最大的收獲。據有關專家試驗,普通的一畝小麥,化肥使用量一般不超過15公斤,再加上一些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便可以發揮不錯的肥效。但目前農民們大多是盲目施肥,要不就是施肥過量,導致苗期表現不錯,效果顯著,但到了后期往往“沒勁”,小麥易出現倒伏等癥狀,產量不高;要不就是為了減少投入,少施或者不使用化肥,導致莊稼“吃不飽”,產量明顯降低。面對著化肥價格持續高位、秋播即將到來的情況,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懂得更多的化肥知識,有條件的農業部門應將配方施肥工程真正實施到基層,為農民科學施肥“出方子”,不是浮在表面“作秀”;作為化肥生產企業,在“高肥價時代”中更應做好農化服務,指導農民精準施肥、科學施肥,在使用中體現肥料的價值,這樣才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作為化肥使用者的農民,不要因為化肥價格高而拒之門外,應了解配方施肥知識,真正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同時對有機肥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只考慮價格,不注重實效,這樣才會真正達到少投入多產出的目的,更好地推進農業科學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