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以來,尿素市場步入了今年以來下跌速度最快、幅度最大一段時期,目前山東地區尿素主流出廠價格已跌破1900元(噸價,下同)大關,部分廠家成交價格已跌至1870元左右,前期價格較高的兩廣地區尿素價格也是大幅下跌,目前南寧地區的尿素批發價在2000元左右,廣州地區在1980元左右。從全國整體價格看,目前尿素出廠報價大多為1900—2200 元,實際出廠價還能挺在2200元以上的已是鳳毛麟角,低的早已跌破了1900元大關,在向1800元邁進。
在這短短的1個多月時間里,無論是尿素出廠價還是市場批發價,下跌幅度普遍都超過了300元,高的超過了500元。并且如此大幅下跌后,市場還沒有明顯的止跌跡象,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面對這樣一種情形,許多人都在問,尿素價格底在何方?何時才能止跌企穩?
政策影響力太大
應該說,尿素市場的這輪大幅下跌,政策因素起了關鍵作用,成為這輪大幅下跌的導火索和催化劑。從9月1日開始實施的尿素新關稅政策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9 月1日至9月30日尿素特別出口關稅提高50%,由原來的100%提高到150%;二是四季度也按150%的特別關稅征收。第一條將9月份的尿素出口堵死,因為在7月份后,國際尿素價格大幅上漲,許多地區的尿素價格都達到了800美元/噸以上,這樣即使征收135%的出口關稅(100%的出口特別關稅加上35%的本身關稅),我國尿素仍能出口,而將特別出口關稅由100%提高到150%后,尿素出口已無利可圖,出口之路被堵死。第二條則意味著國家對尿素出口政策發生了重要變化,以前的政策是旺季(一季度至三季度)不讓出口,淡季(四季度)時可適當出口,現在是不管淡季還是旺季都不讓出口。如此嚴厲的限制出口政策,對尿素市場是個重大利空,人氣打擊很大,加之進入淡季,需求量減少,導致市場價格大幅下滑。
不利因素比較多
雖然此次尿素價格的下跌幅度很大,基本上是歷史上下跌幅度最大的一段時期,目前的尿素價格已跌破了有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但總體來看,尿素后市仍不容樂觀,目前市場仍未明確見底,生產成本對尿素價格的支撐作用相對有限。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是新關稅政策對尿素市場的不利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新關稅政策導致了尿素價格的大幅下跌,但新關稅政策對尿素市場的不利影響遠沒有結束。因為此前的不利影響更主要的表現為心理上的影響,以后的影響將更主要的表現為實質性的影響。10月份后,隨著冬小麥用肥的結束,已全面進入了全國性的用肥淡季,各地除了一些零散的少量用肥外,大規模的尿素用肥已全部結束,而尿素廠家的生產還在繼續。生產出來的尿素往哪里去?以前一個重要途徑是出口,現在出口這條路也被堵死,所以市場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大的。再者,今年工業用肥也不容樂觀,由于受到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影響,今年板材行業也開始走下坡路,停產減產的板材廠不少,用于制膠的工業尿素需求量也明顯減少。另外,目前復合肥行業的產銷情況也不容樂觀,對尿素需求量也在下降。制膠和復合肥這兩塊是屬于在淡季時尿素實際消耗量比較大的兩大塊,如今需求量也在下降,將導致尿素市場的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二是經銷商目前的謹慎觀望心態占主流。原來經銷商特別是一些中小經銷商對今年的尿素淡儲抱有很大的信心,因為這幾年尿素淡儲都比較賺錢,特別是去年收益更大,有些經銷商1噸就賺了300、400元,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就有經銷商急不可耐,籌措資金,跟廠家談淡儲的事。但看到近段時間尿素價格這么大跌后,經銷商對淡儲的態度紛紛轉向,由原來的熱切盼望變為謹慎觀望,廠家跟他們談淡儲,都是委婉推托或象征性的儲點貨,他們還在等待著更低價格的出現。
三是目前整體物價特別是大宗原材料產品如鋼鐵、水泥、化工產品的價格都在跌,不只是化肥價格在跌。由于我國乃至整個世界性的經濟增速都在放緩,對大宗原材料物資需求減少,加之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導致整個大宗原材料物資如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化工產品的價格都在跌。放到大環境中看,尿素價格乃至整個化肥價格下跌也是正常的。今年前幾個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實際上與整個大宗原材料物資的價格上漲也有很大關系,后來的下跌也基本上如出一轍。例如,今年有很多產品如鋼鐵、水泥等價格都是7月底見頂,8月份后出現大幅下跌走勢,而尿素價格包括不少化肥品種的價格走勢也正好是這樣,7月份見頂,8月份后大幅回落。
四是我國尿素企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氣頭尿素企業,他們的生產成本很低。我國尿素產量70%左右是以煤為原料,30%左右是以天然氣為原料,今年煤炭價格大幅上漲,造成煤頭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漲,但天然氣價格的漲幅卻不大,氣頭尿素原本就有成本優勢,生產成本比煤頭企業要低得多,今年就更有優勢了。由于有氣頭尿素的存在,成本對尿素價格的支撐作用不如有些人想像的那么大。再者目前這個價格還有相當一部分煤頭企業是盈利的,還未到尿素生產企業最痛苦的時候。
五是國際尿素價格大幅下跌。與國內尿素市場一樣,近期國際尿素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跌走勢,前期國際尿素價格普遍都在800美元以上,而現在700美元以上的已不多了,目前波羅的海尿素價格625—630美元,尤日內640—680美元,羅馬尼亞690—700美元,中東705—707美元,美國海灣575 —625美元,與前期價格高點相比,普遍下降了150美元以上,高的超過了200美元。雖然嚴格的限制出口政策已將我國尿素出口之路堵死,國際尿素價格是高是低對我國尿素出口影響都不大,但心理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國際尿素價格的大幅下跌,會讓更多的人對尿素后市不看好。
底部的兩個重要特征
應該說目前尿素市場的確非常疲軟,9月中旬開始的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冬小麥用肥并沒有給市場帶來止跌企穩,而是新一輪的下跌;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廣西等前期高價位地區價格的大幅補跌;2000元心理關口的輕易被擊穿;等等,這些都使得原來的市場作多力量幾乎喪失飴盡,市場比預想的更為困難和脆弱,預期的底部價格也在不斷降低。新關稅未出臺前許多人預計2200元的出廠價是底,新關稅政策出臺后,有些人預期2000元是底,有些人說1900元是底,看到2000元被輕易擊穿后,有些人預期1800元是底。現在看來,1800元也并不一定是底。筆者認為,底部區域比單純一個底部價格更重要,因為底部價格(也就是最低價格)就是一個價格,是可遇不可求的,這正如買股票一樣,一定要買個最低價往往是非常困難的,相反,底部區域不論是對經銷商還是對生產廠家而言更有實際意義,因為到了底部區域,意味著經銷商可以放手進貨了,對生產廠家而言,就不要那么急于出貨了,如果還象前階段那樣急不可待的急于出貨的話,有可能出了個最低價。筆者認為,判斷今年尿素價格的底部有兩個重要特征,滿足其中之一則基本上可認為是到了底部區域:
一是經銷商特別是大經銷商大量淡儲時。以前尿素淡儲,生產廠家占有主導地位,因為他可以出口,動不動就對經銷商說:價格就是這個價格,不接受我就出口了,經銷商無奈只得接受。而今年就大不一樣了,生產廠家無法出口了,只有國內銷售一條路,經銷商特別是一些大經銷商就有很大的發言權,當經銷商看到價格確實比較低時,就會大量淡儲,這時也就意味著價格底部區域已經來臨。
二是停產減產的尿素生產企業明顯增多。尿素生產是連續化生產,連續生產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的開停車會使生產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時停車還將加重設備的腐蝕,另外停車期間還要支付員工工資、設備折舊費、保養維護費等一大筆費用,對企業來說是很得不償失的,企業除非萬不得以、完全支撐不下去了才會停車。所以當比較多的企業出現了停產減產時,即意味著企業已到了忍受極限,也意味基本上達到了成本極限。這時,“上漲看需求,下跌看成本”的格言就會得到充分體現,成本將會對價格形成強烈的支撐。另外,停產減產企業的增多,意味著市場可供給量減少,市場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市場將日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