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肥市場的動蕩行情中,2008—2009年度國家化肥商業淡季儲備工作陸續啟動,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化肥市場不景氣的大局下,企業對于今年的淡儲顯得越發謹慎,雖說利農惠農政策和新關稅的出臺為農資市場打下一針'強心劑',但在'一聲嘆息'中商家能否扭轉乾坤?
今年國家化肥淡儲總量為1100萬噸,比往年增加了300萬噸。其中,1000萬噸淡儲指標將優先給予近兩年淡儲工作搞得較好的40家化肥流通與生產企業,剩余100萬噸將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承儲企業。
何時'逢低買入'
自9月份后,由于受到尿素出口關稅上調及進入淡季、需求下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尿素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走勢,無論是出廠價還是市場批發價都下降了400——600元,主流報價基本接近成本價,隨著原料價格的下跌,尿素價格還有下降趨勢,商家'買漲不買落'的心態再次顯現。
東北地區是全國春季用肥市場啟動的風向標,吉林省農資公司副總經理徐國慶表示:今年公司的國儲資源量比去年要多出5萬噸,但市場形勢并不明朗。往年同期的承儲企業因為要與國外市場爭奪貨源,從而哄抬物價,增加了淡儲的成本和風險。而當下低迷的國際市場與供大于求的國內市場,致使價格一天天下降。'低價買高價賣'才能使企業贏利,而遲遲不見底的降價浪潮很難讓企業找準時機,從而拖延了儲備時間,資金也很難到位。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往年是爭貨源,今年卻看價格。好在東北的淡儲時間比其他地區較長,時間比較充裕,在淡儲工作陸續開展的同時還有觀望的余地。對此形勢,與商家'聯儲聯銷'可謂是上上策,給商家保底,保風險,如果以后價格下跌,風險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產廠家承擔。
但遼寧省農資公司副總經理姜忠民卻對'聯儲聯銷'的模式提出質疑:聯儲確實是淡儲中一種比較好的合作形式,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對今年而言,面對著這樣一種大跌行情,聯儲這種模式將面臨一些新的挑戰。此刻,承諾能否兌現是考驗廠家誠信度的最佳時機。因為淡儲牽扯細則復雜,并且有銀行利率等條件的限制,廠家當初承諾的低價位在春季用肥時期能否是一種優勢,不得不令人擔心。
江西惠多利農資有限公司承擔著今年的淡儲任務,由于今年的特殊環境,江西省內的經銷商庫存量不是很大,都在'持幣觀望'。據該公司總經理黃祥青介紹:今年的淡儲工作已經陸續展開,但價格一直是擺在商家面前的難題,特別是在磷復肥方面,明年春季用肥價格看漲的可能性不大,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原料價格下跌和出口關稅都難以起到很大的推動性。即使價格有小的波動,空間也不會很大。
新關稅,新轉機?
即將在12月1日出臺的'新關稅',對刺激國內化肥市場將起到積極作用。但在明年春季市場的觀望上,眾多企業都感到迷茫。有部分企業認為:受化肥價格大幅下跌和成本壓力的影響,國內很多中小企業都已減產或停產,目前化肥價格還有下滑的趨勢,更多企業也將限產或停產,國內的化肥產量將會萎縮,等明年春季用肥旺季來臨時,國內供應必然吃緊,價格也會有所上揚,如果后市真將如此,對于淡儲企業來講無疑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也有企業認為:目前高成本導致許多企業減產停產,產能沒有完全釋放,這才使化肥價格沒有進一步下跌。一旦全球性經濟增長再度放緩,引發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供需關系發生改變,煤炭價格大幅下跌,目前高成本支撐的化肥價格就會繼續下跌;另一方面,現在減產停產的企業又會陸續復工,供大于求將迫使化肥價格繼續下行,使淡儲風險加大。
徐國慶認為,目前國際尿素市場價格就很低,生產原料價格也在下跌,即使降低了關稅,國內尿素也很難出口,甚至可能會出現尿素'回流'的現象。姜忠民認為:除非國內尿素廠家硬性出口,給予國內市場留有空間,明年的尿素市場才有可能出現回暖。
在磷銨方面,國內磷肥價格低于國際磷肥價格,國內磷肥出口有價格優勢,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磷肥庫存積壓的問題。相對磷肥而言,氮肥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國內和國際氮肥市場價格基本持平,再加上出口關稅和手續費等,氮肥出口沒有明顯優勢可言。
一本經濟賬
東北地區春季用肥時間較其他地區稍晚,雖然給了淡儲企業一定的富裕余時間,但庫存成本上也存在一定壓力,一位企業領導說:雖然在淡儲資金上銀行會給予一定的優惠,但目前啟動的資金為8月的貸款,利率很高,時間越長積壓成本越高,公司儲存的氮肥為該省的產品,價格在1650元/噸左右,在價格上比省外貨源具有一定優勢。但等到春季用肥啟動之時,把利率和各種成本算上可能沒什么優勢。
對于企業來講,運輸的壓力是淡儲任務完成的關鍵之一。2008年春季用肥期間,由于受到南方冰雪災害和全國供暖運煤壓力的影響,運輸不暢成了導致化肥價格飆升的'幫兇'。如果淡儲與春運時間相撞,淡儲任務將難以完成。山西某企業老總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吸取了去年的教訓,都已早早運作,避免與春運'撞車'。并且,春運距承儲企業最后入市期限(3月)已為時不遠。許多企業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集中采購。眾多承儲企業集中采購的結果,又必然導致國內化肥價格維持高位或再度走高,增加采購成本和淡儲風險。累計1100萬噸的淡儲采購量在短時間內完成,國內化肥價格必然要上漲。
淡儲滿足了企業的利益,又照顧到國際市場,最終還要確保中國農民的生產需要。農民現在的購買能力如何?也是農資界關注的焦點。在大的方向上,政府繼續完善農業支持政策,建立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農業政策看好。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農民靠糧食吃飯,糧價漲則農民富,農資才有市場,提高糧價的舉措已出,農民看到了曙光,也給農資人帶來了勁頭。
化肥淡儲年年上演,如同一場市場接力,年年接力但是每年的市場狀況各有不同。明年的化肥市場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下看來形勢嚴峻,但是,可以預見中國的情況一定會好一些,這些都將為這場化肥接力帶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