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律先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農藥行業今年克服冰凍、地震等自然災害及國際金融風暴造成的各種困難,1~10月取得驕人業績。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10月規模以上企業農藥總產量159.6萬噸,同比增長15.4%;現價工業總產值1044.2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40.3%,同期全國化學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8.9%,農藥工業的增幅在整個化工行業中居首位。在生產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1~10月現價銷售產值共計1009.3億元,同比增長41.2%,產品銷售率達到96.7%,同比提高0.96個百分點,全行業呈產銷兩旺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產銷兩旺的同時,農藥行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殺蟲劑比重下降,殺菌劑比重提高;甲胺磷等五種高毒農藥已于去年底全面停產,高效環保的水性劑型品種快速增長;產品質量穩步提高,一批品牌產品脫穎而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農業行業近年來著力扎實基礎、練好內功的最好見證。
然而,從9月開始國內就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農藥消費淡季,又恰逢全球經濟形勢急劇惡化,農藥產品出口受到極大限制,造成農藥工業的產值、銷售等多項經濟指標的增速出現下滑,少數企業的部分裝置限產停產。國際原油價格沖高回落,帶動農藥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料價格也大起大落,企業處于被動狀態。可以說,當前農藥生產經營企業對市場態勢的判斷和決策難度正在加大,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下游客戶也采取了持幣觀望的態度。
對于明年農藥工業的發展,預計金融危機造成的不良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較之其他行業產品而言,受到的沖擊要小得多。為此,王律先指出,農藥工業當前要繼續加速調整行業產品、技術與企業組織結構,制止盲目的低水平重復建設;依靠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提供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農藥產品,同時通過節能減排與挖潛增效,降低生產成本;加強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管理,繼續擴大出口,出口不僅有利于促使企業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和優化產品結構,平衡調節國內農藥消費淡旺季,而且有利于在行業內推進責任關懷。
王律先反復強調,面對危機各行各業都要樹立信心,不要光盯著、喊著“危”,而要努力化“危”為“機”。他相信,農藥行業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發展前景始終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