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農民們在施肥過程中,往往憑經驗盲目施肥、過量施肥,不僅增加了成本,影響了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污染了土壤。
去年,我們對國內外化肥行業的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發現農民用肥存在隨意性。國內化肥主要產品氮肥的利用率不到30%,平均種植戶的土地面積只有約0.5公頃。而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已經廣泛采用衛星遙控施肥技術,肥料利用率達到了70%。目前我國農村真正知道配方施肥的農戶不到20%,單施和過量施用氮肥、忽視鉀肥不科學配比等現象相當普遍。由此可見,中國肥料生產在技術方面與西方國家差別不是太大,但在肥料使用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在農民用肥技術方面大有潛力可挖。
我希望政府大力支持測土配方施肥。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提出了測土配方施肥的概念,而農業施肥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方向變革離不開政府的引導、企業的幫助、農民的配合,其中關鍵還在于政府要出面大力支持。早在2006年4月,中海化學公司就與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在海南19個片區啟動化肥直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試點工作。結果證明:測土配方施肥可有效增加稻谷產量、產值,明顯提高施肥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們已在海南、廣西、吉林建立了3個生產中心,完成測土數據2.2萬多個,實現肥料直供46萬多噸,示范面積達6.1萬畝。示范區域內水稻、玉米、香蕉等作物平均每畝節肥20%,增產17%。
由此可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活動,已成為國家對于農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科學施肥是一項長期性、公益性的基礎工作,是一項需要政府、企業、農民密切配合的系統工程。在市場體制下,必須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農民為對象,以建立技術研發體系、示范推廣體系、生產供應體系和指導服務體系為手段,強化測土配方、示范推廣、化肥直供、施肥指導等環節的有效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