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尿素價格大幅上漲,漲幅之大、漲速之快為歷史罕見,在短短的1個月時間里,大多數地區無論是出廠價還是市場批發價普遍上漲了200~300元/噸,高的超過了400元/噸。尿素價格出現如此大幅度上漲,有其合理因素,但其中也不乏炒作因素。尿素由于同質性強、需求量大、脫手快,歷來就有炒作現象,而今年由于放開了限價,更為炒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目前尿素炒作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2月22日發生在山西古交市屯蘭煤礦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許多人看到該事故發生后,馬上就想到政府部門要對山西煤礦進行整頓,一些小煤窯的復產時間可能要推遲,煤炭供應將偏緊,價格將上漲。應該說這種聯想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山西煤礦爆炸是否一定會對尿素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恐怕未必。這正像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并沒有對化肥市場產生很大影響一樣,只不過是有些人利用該因素進行炒作罷了。
二是貨源供應。由于受買漲不買跌因素的影響,目前尿素市場的需求比較火爆,再加之淡儲及西南地區貨源不足、價格大漲等因素的影響,使尿素供應更顯得偏緊,被一些人利用并加以炒作。但尿素供應是否像有些人傳說的那樣緊張呢?恐怕也未必。縱觀近幾年的尿素市場,始終存在一個現象:當產品旺銷時,大家一窩蜂的去廠家要貨,給人感覺好像貨緊張得不得了,但實際上市場貨源還是比較充足的;當產品滯銷時,大家都不去廠家要貨,給人感覺好像社會上的貨源多得不得了,實際上貨源也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多。而這些假象很容易被人利用來炒作,對此大家要加以注意。
尿素市場的大肆炒作讓一些單位和個人獲取了暴利,但卻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這是只顧自身利益不顧整體社會利益、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同時大肆炒作并不利于尿素市場的長遠發展,它將引發3個后果:一是價格暴漲暴跌。由于根基不牢,屬于炒作上去的,那么漲得快跌得也快。二是農民減少用量。現在化肥品種類別繁多,農民并不是非得用尿素不可,尿素價格太高了,農民可用復合肥、碳銨等替代,現在有些地方出現了農民一問尿素價格、覺得太高馬上扭頭就走的現象,這是值得警惕的。三是引發政府部門干預。有些人認為,政府已經取消了尿素限價,不會再對尿素價格進行干預了,這就大錯特錯了。《價格法》中明文規定,如果漲幅過大,出現了非正常上漲,損害了群眾利益,政府部門可對任何商品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包括限價、實行提價申報制和備案制等。何況化肥既事關農民增收,又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產品,國家不會撒手不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