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出臺的鉀肥監管新政剛剛滿月,世界上最大的氯化鉀貿易公司BPC近期下調巴西氯化鉀到岸價又牽動了敏感的市場神經,國內鉀肥價格走勢如何?目前呈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一位專家認為,最晚到下月中旬鉀肥價格就將開始下滑,“2009年全國鉀肥銷量和進口量都不會多于2008年。”
一邊是高度壟斷的生產商和貿易商,另一邊是分散的終端用戶,中間是在供給下降和需求下降中博弈的鉀肥價格。“鉀肥價格肯定撐不住,每噸成本才一千元左右,現在的奇高價格已經到中國農民無法承受的地步。”鉀鹽分會一位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鉀肥價格過高已經制約了消費,國際國內市場價格均有下調空間。
也有不少分析人士繼續看漲,認為氯化鉀市場將延續年前的勢頭,國內復合肥企業逐漸開工也帶動鉀肥價格繼續上漲。而北方旱情嚴重,具有保水作用的鉀肥需求有所提升,國內鉀肥價格短期恐難下降。近期一份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鉀肥價格短期內可能由于季節性因素而繼續上漲,這與當前化肥農藥上漲的大背景相關。
來自申銀萬國的分析認為,鹽湖鉀肥[53.814.38%](000792)3月份出廠價定于4200元/噸,高于目前的市場價格,除最大的經銷商訂了50萬噸貨以外,其他的經銷商都表示目前暫不接貨。數據顯示,截至2月27日,中國國內港口氯化鉀實際存貨(包括已銷售未提貨物)約為260.5萬噸,鹽湖鉀肥庫存(含與經銷商共存)氯化鉀約100萬噸。
目前中國鉀肥自給率只有30%,長期以來依賴進口,國內價格一直深受國際鉀肥價格的影響。BPC日前宣布下調巴西下一季度的氯化鉀到岸價(CFR)到750-765美元/噸,此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被解讀為高價鉀肥的終結。
事實上,正是BPC去年4月調整巴西鉀肥到岸價格到1000美元/噸,宣告了鉀肥高價時代的來臨。不過那一次報價并沒有被接受,現在針對最新報價,巴西進口商將展開討論。BPC表示,此次下調報價是建立在對全球鉀肥市場及農業發展情況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信達證券分析師郭荊璞判斷,鉀肥的國際價格仍然有上行空間,此次價格調整也不會影響國內鉀肥市場價格。他繼續看好鹽湖鉀肥、冠農股份[37.354.04%](600251)等鉀肥類上市公司,認為中國進口合同談判仍然艱難,維持鉀肥長期價格550美元/噸。
上述鉀鹽分會專家則提出不同觀點,認為國際鉀肥價格勢必下跌,“目前國際鉀肥巨頭大幅減產保價,抵銷下游需求的不足,去年全球鉀肥過剩1000萬噸,其中就有100萬噸左右、未簽訂單的鉀肥堆在我國的各大港口。”在他看來,這可以用陰謀論來解讀:“國際廠商用錯誤的導向來混淆視聽,不利于價格的理性回歸,虛高的價格為什么要中國農民來買單?應該提倡增加有機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