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伴隨著第一袋多肽尿素下線,標志著山東明水大化集團引進北京中農瑞利源高科技發展公司多肽尿素生產工藝技術獲得成功。這是在當前金融危機中,肥料企業捕捉商機提高產品競爭能力的成功案例。
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后,中國企業感到了逼人的寒氣。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省去年前9個月關閉的企業達到7148家,其中也有部分化肥企業。春耕時節,記者在江蘇、廣東、山東、河北等省看到,面對這場寒流,中國的化肥企業不等不靠,而是“危”中尋“機”,謀求發展。
——通過發揮企業自身優勢來穩定產品市場占有率,是廣東肥料企業應對危機的做法。東莞大眾農科銷售總監鄔金華認為,深圳芭田依靠企業上市后資金與品牌的優勢,通過不斷推出新產品來保持自己在復合肥高端市場的份額。福利龍肥業集團發揮企業資本市場優勢,在穩定南方市場的同時,重點發揮北方生產基地的作用,擴大產品與品牌市場占有率。澳特農化著眼于循環經濟,把發展有機肥作為企業的主攻方向。拉多美依托物流、資金流方面的優勢,重點占領終端消費市場。東莞大眾農科則以調節南方酸性土壤的鈣鎂肥掌控低端用戶……
——從簡單賣產品向經營品牌、從追求市場占有率向追求利潤及聯盟合作轉變。無錫保利化肥有限公司經理袁群偉認為,在市場繁榮的時候,企業只需要生產產品,把產品賣到終端或貼牌給別人就行了,不注重對品牌的投入和管理,結果市場對企業或企業產品知曉率不高。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各企業都把品牌的建設放到第一位。在部分企業中,通過價值鏈聯合、競爭對手聯合和異業之間聯合來提高綜合競爭能力,表現得更加明顯。
昆山華德爾復合肥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強認為,受出口高關稅的影響,原來很多做國際市場的企業也會把重點轉移到國內,這樣使得市場開發難度逐漸加大,開發成本升高,結果投入很大卻無功而返。因此,這時企業應該避免由于追求市場占有率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將經營重點轉移到對己有利尤其是成熟市場的精耕細作上,提高單個客戶、單個單子的成功率和利潤率,降低經營風險。
——進行資源與新技術的合作,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山東明水大化集團副董事長孫洪海表示,通過與山西晉煤合作,讓明水大化找到了一個堅強的后盾,有煤的資源優勢,明水大化的競爭能力明顯增強。他認為,宜化集團則依托管理和資金優勢,對產業鏈大規模展開收購,這是化肥生產企業與上游資源企業聯盟、重組的集中表現。明水大化去年與加拿大漢楓緩釋肥料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建設10萬噸/年硫包衣項目,今年又與北京中農瑞利源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尿素升級技術合作,在尿素生產中加入瑞利源金屬蛋白酶生產多肽尿素,提高了氮肥附加值,降低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投入,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從追求利潤向追求現金流轉變。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這在金融危機中顯得尤為明顯。金融危機本身就是信貸體系崩潰造成的,為盡可能降低因硫磺“跳水”帶來磷銨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國內磷銨生產企業將自己的庫存產品以最優惠的價格銷給復合肥生產企業以消化庫存。記者在南京云臺山集團、廣東拉多美化肥、河北冀衡磷肥等企業看到,上游原料供應企業正將磷銨整車(或整列)發往復合肥生產企業。
業內專家認為,危機常在,而巧渡危機的智慧并不是每個企業和經營者都具有的。在目前情況下,面對逐漸蔓延的金融危機,企業必須正確判斷形勢,充分估計困難,多管齊下,有效化解,在危機中尋求商機。如果一味地等待政府的宏觀調控,勢必會失去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