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對農資市場行情進行了調研,并走訪了26個村的100多位農民。
目前,農資零售價格普遍出現了下跌。肥料跌價最為普遍,跌幅也最大,尿素每袋78-80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2%左右;碳銨每袋32-34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7%左右;鉀肥每噸4100-4400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4%左右;其它農資也看跌,農膜每噸1300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7%左右;除草劑下跌了25%左右;棉花種子價格下跌了10%~20%。唯獨水稻種子價格上漲了10%左右,其它價格在正常范圍內上下浮動,無明顯變化。
今年農資普遍跌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金融危機的大氣候影響,市場普遍不景氣,生產農資的成本也下降了。農資價格下跌有對農業生產有利的一面,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多投肥料和農膜,從而提高單產。
棉花種子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去年棉花大跌價,跌幅為30%~40%;大減產,減幅為30%~50%;大減收,效益好的每畝純收入僅500元左右,效益差的只有微利,甚至虧損,需要雇工的種棉大戶一般虧損。因而,農民今年種棉積極性大減,估計棉花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20%以上。
水稻種子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中央政策的扶持。中央有糧食收購保護價,種糧不愁銷,有基本利潤。此外,種糧還有多項補貼,農民種水稻的技術比較成熟,自然災害的風險相對較小,基本可穩產高產。二是勞動強度下降。近幾年來。聯合收割機在農村不斷推廣,拋秧及插秧機也廣泛應用,極大地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三是棉花給水稻讓出了大量耕地面積。糧食和棉花是我國的兩大主要農作物,在很多地方糧食主要是水稻。今年由于棉花種植面積減少了,水稻面積就必然擴大,估計比去年擴大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