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當前春耕化肥供應工作的通知》,這對于受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化肥行業來說,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通知》傳來了3個重要的信息:一是保障陣容更為強大。部門從7個擴大到10個,涉及協調、生產、財政、金融、運輸、監管和化肥流通等部門。二是金融助推,而且助推有力。在10個部門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加入。三是落實扶持化肥生產流通企業各項優惠政策力度加大。《通知》指出,要落實對化肥生產經營和進口增值稅優惠、對生產用電和天然氣價格優惠、對化肥鐵路運輸運價優惠、免征鐵路建設基金等政策,并強調,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化肥生產、流通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和查處不執行國家優惠政策的行為。
這些信息至少給我們傳遞出三大信號:一是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糧食安全和“三農”問題更加受到國家的重視。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處于低谷的化肥行業不利于春耕生產,亟待國家援手。三是去冬以來影響小麥生產的北方干旱,可能成為今年小麥增收的隱憂,需要在春耕中助力,力爭糧食總產量的增收。
基于這樣的認識,業界普遍認為今年國家10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對保春耕和促進化肥行業回暖拉動力巨大。而且從需求源頭來說,國家在往年提高對農民直補的基礎上,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 “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并將再次提高糧食收購價格。這將進一步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化肥需求增長由此可期。
從化肥行業自身來看,在去年年底化肥定價機制的改革基礎上,現在又基本解決了市場、資金這兩個主要矛盾,行業總體回暖指日可待。據有關方面消息,此前一些停產的化肥企業已陸續恢復生產,有些已經實現滿負荷生產,大部分化肥產品價格已經步入上行通道,而且產銷兩旺。
但需要提請行業注意的是,化肥行業回暖與保春耕不可分割。保春耕,是實現化肥行業回暖的前提。這就需要整個行業高度重視國內市場,精耕細作,呵護市場,做到品質優良、價格合理,嚴禁假冒偽劣、惜售、哄抬價格。在價格放開的今天,尤其需要注意在合理的利潤和企業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當前正在全面展開的春耕生產和10部門下發的《通知》,對于化肥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除鉀肥之外,化肥整體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一些企業已被淘汰。我們認為,今年春耕期間乃至整個一年,都將是化肥行業震蕩和洗牌的關鍵時期。每一個企業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市場抉擇。可以說,化肥行業的回暖本身就包含了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之意。因為沒有震蕩、調整和淘汰,就沒有優質企業的資源集聚,就難言調整和升級的突破,也就難以期待行業走出危機的陰霾。為此,我們期盼更多的企業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打好春耕化肥生產供應這個戰役,為促進化肥行業回暖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