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省臨沭縣肥料龍頭企業金正大集團研發的“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我國歷史上肥料研發的最高獎項,為“中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和“綠色肥料產業基地”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臨沭縣遵循綠色、環保、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理念,不斷加大“融智”力度,先后與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美國康奈爾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等國內外3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并聘請了6名中科院院士和100余名博士后、博士、碩士為企業技術顧問,設立了實驗基地,聯合開發出了高塔熔體造粒復合肥、包膜控釋肥、生物有機肥等六大系列800多個節能、環保型肥料品種。目前,全縣肥料企業通過鑒定的各類科技成果120余項,其中省級以上鑒定50余項;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專利獎等12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20余項。培育出了出了金正大、史丹利、富士化肥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群體,打造了金大地、史丹利、富士山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成為全國最大的復合肥研發、生產、銷售基地。目前,全縣肥料企業已達到30余家,擁有80多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生產規模近1000萬噸,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31%以上。2009年全縣肥料行業逆市“飄紅”,銷售收入一舉突破1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了20%以上。
該縣研發、主推的緩控釋肥,能夠按照作物生長需要供應養分,被農民“戲”稱為“帶開關的肥料”,被業界稱為“21世紀新型環保綠色肥料”。這種肥料氮素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減少1/3或1/2用量,作物仍可實現增產增收,在不增加化肥投入的前提下,可節省追肥用工,并解決了普通化肥帶來的嚴重的土地污染問題。更難能可貴的是,通過破解生產成本高這一世界性的技術難題,使這種在美國只能用于花卉、草坪的“貴族”肥料逐步走進了中國老百姓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