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行業分會會長李剛:今年要實現國內鉀肥穩定發展,企業必須要過3關。
一是成本關。經過近50多年的開發,特別是近5年較大規模的開發后,一些西部鹽湖含鉀鹵水的品位已大大下降。隨著含鉀鹵水中鎂、鈉等其它鹽類含量升高,鉀肥開采成本不斷增加。同時,由于2008年鉀肥價格高位時實行的高資源稅征收和水、電、油、氣等價格的高漲,也使生產成本大增。每噸氯化鉀生產成本比2008年以前要提高近30%。加上今年進口鉀肥合同簽的價格較低,預計今年國內價格將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將更加凸顯。鹽湖企業要實現降低成本,非鉀鹽類的綜合利用勢在必行。企業要大力發展非鉀鹽類的綜合利用。
二是運輸關。我國90%的鉀肥生產位于青海、新疆等地,地理位置偏僻,運輸困難。企業產品運輸車皮緊張已嚴重影響產品銷售,一方面增加了公司存貨,增加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及時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中,不能使鉀肥及時發揮作用,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客戶要求退還貨款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要加大對改善產品運輸的努力。要積極爭取鐵路部門對西部鉀肥鐵路運輸車皮的支持,同時爭取將硫酸鉀鎂肥、氯化鉀鎂肥也納入享受農用化肥鐵路整車運輸的目錄,執行2號運價。
三是資金周轉關。經過一年多的金融危機沖擊,目前國內鉀肥企業的產品庫存均很大,資金周轉困難。還有一個情況,現在雖然對鉀肥企業銷售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優惠,但這一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沒有規定返還時間,使得企業上繳的增值稅款不能及時返回,有的拖了好幾年也拿不到。這對企業資金周轉影響很大。企業要爭取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與磷酸二銨、尿素同樣的政策,將鉀肥增值稅由先征后返改為直接免征或即征即退。還有一些地方不執行對西部鉀肥企業15%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要爭取這項政策保持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改善鉀肥企業的資金周轉,盡快走出危機困境。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會長武希彥:不久前,中國與白俄羅斯BPC公司簽訂了2010年進口100萬噸氯化鉀的合同,到岸價每噸350美元,加上港口費用約合2500多元人民幣。這一大單對國內鉀肥價格走勢將有較大影響。根據以往的慣例,每次都是BPC公司和中國先簽訂合同,之后其他幾個大的公司根據類似的價格和中國簽訂合同。所以基本上可以認定2010年中國的進口鉀肥價格重心在350美元/噸左右的水平。當然現在加拿大、約旦鉀肥企業還不認這個價格,國內進口價格走勢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350美元/噸的價格是比較合適的,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著鉀肥價格的理性回歸。而且規定如果每天裝船量在6000噸以上的話,每噸還可以返還25美元,和國內市場價格相當。在經過前兩年鉀肥市場的劇烈波動后,預計今年國際和國內鉀肥市場將進入理性狀態,實現平穩發展。
文通鉀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富昌: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如果鉀肥資源跟不上去,那就會受制于國際鉀肥巨頭。最近國家《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到2011年的鉀肥產量達到400萬噸氧化鉀,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倍努力。
一是青海、新疆鉀肥產業基地是我國鉀肥工業的主力軍,需要大力發展和有序開發,力爭維持在330萬噸以上氧化鉀的產量規模,并努力達到綜合利用的目標。
二是我國還需要在沿海地區海水和苦鹵鉀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河北、山東、江蘇等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海水提取鉀肥的生產裝置,爭取在2011年能形成10萬噸/年氧化鉀產量。
三是對云南江城地下固體鉀礦、四川地下富鉀鹵水、甘肅鉀資源等加大開發力度,形成年產5萬噸氧化鉀產量的鉀肥基地。
四是對境外鉀資源,如老撾、加拿大、剛(果)布、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形成一定的產能,在2011年內形成10萬噸的年產量。
五是對不溶性鉀資源豐富而且又是鉀肥用量大省的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川、云南、河北等省,爭取建成以鉀長石為主要原料的含鉀礦物肥100萬噸左右。這樣可以有45萬噸左右的氧化鉀產量,基本可以達到國家提出的2011年達到年產400萬噸氧化鉀國產鉀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