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磷肥行業已經陷入了產能過剩的困境,但目前國內仍有企業在擴大產能。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統計,在未來5年全球新建的40套磷肥裝置中,我國就占了18套,預計到2010年,我國磷肥的產能還要增加300萬噸。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認為,多年來,由于我國磷肥行業的項目建設由企業和地方自自行決定,相關部門缺乏對該產業的系統規劃和宏觀調控,因此造成了目前產能過剩,資源利用不合理等問題。
在產能方面,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磷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磷肥行業國內產能為2000萬噸,但是需求量僅為1200萬噸。然而,由于相關部門缺乏調控,地方政府盲目的追求GDP,加上企業的逐利性,一些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地上馬,現在,裝置的開工率只要保持在50%的水平就可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而在資源方面,我國磷礦雖然多,但是平均品位僅為17%。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磷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保有磷礦資源儲量為167.86億噸,但可開采量只有21.11億噸,其中品位大于30%的富礦僅占6.6%,只有11.08億噸,主要集中在云、貴、川、鄂4省的八大磷礦區。而大部分磷礦需要進行精選以后,才能用于高濃度磷復肥的生產,而且膠磷礦多,洗選難度大,洗選出來的磷精礦價格也高。
常軼智指出,由于磷礦在各種磷肥生產成本中占25%-50%,對于大多數磷肥廠而言,價格太高的磷精礦用不起,加上在20世紀90年代,高濃度磷復肥被確立為我國磷肥產業發展的方向,人們偏向于生產高濃度磷復肥,因此,在磷肥生產中企業就會使用有限的高品位磷礦資源而廢棄中低品位的磷礦資源。這樣,就造成了磷資源的利用現狀極不合理,不僅浪費了中低品位磷礦,也使得我國高品位磷礦的供應呈現緊張的局面。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磷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美國、北非等產磷國資源回采率可達95%-98%,我國露天礦可達98%以上,地下礦可達71.1%,但是產量占全國總產40%以上的小型開采企業回采率僅30%甚至更低,資源浪費情況嚴重。而且經過多年的開采,富礦儲量已經越來越少,以目前的開采速度20年左右將開采完畢。

